出自宋代葉茵《游西洞庭山》:
漫游三十載,屐齒暈蒼苔。
兩地?zé)o多里,一生能幾回。
洞深龍未蟄,丹熟灶無(wú)灰。
已覺(jué)忘身世,松梢有鶴來(lái)。
注釋參考
忘身
奮不顧身;置生死于度外。 漢 賈誼 《治安策》:“故化成俗定,則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國(guó)耳忘家。” 三國(guó) 蜀 諸葛亮 《前出師表》:“然侍衛(wèi)之臣不懈於內(nèi),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,蓋追先帝之殊遇,欲報(bào)之於陛下也。” 宋 蘇軾 《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》:“其所以忘身徇國(guó),捨逸就勞者,豈有求而然哉!”
葉茵名句,游西洞庭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