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良臣《西湖晚歸》:
帖帖平湖印晚天,踏歌游女錦相牽。
鳳城半掩人爭路,猶有胡琴落后船。
注釋參考
帖帖
(1).形容帖伏收斂之貌。《釋名·釋床帳》:“牀前帷曰帖,言帖帖而垂也。” 宋 梅堯臣 《月下懷裴如晦宋中道》詩:“我馬臥我庭,帖帖垂頸耳?!?明 劉基 《大熱遣懷》詩:“渡水翅帖帖,守門口舑舑?!?/p>
(2).安穩(wěn)貌。 唐 杜牧 《燕將錄》:“唯 燕 未得一日之勞為子孫壽,后世豈能帖帖無事事乎?” 明 唐順之 《答李中谿御史》:“苞苴不行於上,怨毒不結於下,天下可以臥而帖帖矣。”
(3).逼近、貼近貌。 唐 韓偓 《雨中》詩:“獨自上西樓,風襟寒帖帖?!?元 薩都剌 《繡鞋》詩:“羅裙習習春風輕,蓮花帖帖秋水擎。” 清 阮元 《冒雨由縉云趨麗水》詩:“迷漫十步外,白雪飛帖帖?!?/p>
(4).溫順;服帖。 唐 韓愈 《施先生墓志銘》:“貴游之子弟,時先生之説二經,來太學,帖帖坐諸生下,恐不卒得聞?!?宋 費袞 《梁谿漫志·<聞見后錄>論田橫》:“其意謂同心協(xié)力,數(shù)百人萃於一國,彼豈終帖帖者耶?” 明 宋濂 《章公神道碑》:“乃誅其首叛者,餘皆帖帖?!?/p>
(5).平淡無奇?!吨熳诱Z類·論文上》:“ 司馬遷 文雄健,意思不帖帖,有 戰(zhàn)國 文氣象?!?/p>
踏歌
踏歌 (tàgē) 傳統(tǒng)的群眾歌舞形式。古代很多民族都有。共同的特征是集體性,參加者圍成圓圈或排列成行,互相牽手或搭肩,上身動作不多,主要是腳下的舞步變化,邊歌邊舞 Ta-ge, 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游女
(1).出游的女子?!对姟ぶ苣稀h廣》:“ 漢 有游女,不可求思。” 鄭玄 箋:“賢女雖出游流水之上,人無欲求犯禮者?!币徽f為 漢水 女神。見 劉向 《列女傳》及《文選·嵇康〈琴賦〉》 李善 注引 薛君 說。 前蜀 李珣 《南鄉(xiāng)子》詞之四:“游女帶花偎伴笑,爭窈窕,競折團荷遮晚照?!?/p>
(2).無業(yè)婦女?!豆茏印ぽp重甲》:“ 伊尹 以 薄 之游女工文繡,纂組一純得粟百鐘于 桀 之國?!?/p>
(3). 漢水 女神。 漢 張衡 《南都賦》:“ 耕父 揚光於 清泠之淵 , 游女 弄珠於 漢皐 之曲?!?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舞鸑鷟於庭階, 游女 飄焉而來萃?!?李善 注引《列女傳》:“ 游女 , 漢水 神?!?清 姚鼐 《詠古》:“客行 漢江 渚,思見 游女 神。”
(4).指 秦穆公 之女 弄玉 。其夫 蕭史 善chui{1*1}簫,教 弄玉 作鳳鳴。一夕chui{1*1}簫引鳳, 弄玉 遂隨夫升天仙去。見 漢 劉向 《列仙傳·蕭史》。 元 李孝光 《八月十八日送張仲舉置酒云峰臺望月》詩之一:“ 謫仙 被酒騎鯨去, 游女 吹簫學鳳鳴?!?/p>
(1).出游的婦女。 唐 李白 《惜馀春賦》:“想游女于 峴 北,愁帝子于 湘 南?!?元 馬臻 《春歸曲》:“翠鴉游女卷香歸,一夜花神老風雨?!?清 魏源 《揚州病起春郊偶泛》詩之二:“游女那知陵谷感,紅橋白塔作中秋。”
(2).指妓女。 明 陳繼儒 《<楚江情>序》:“自《西樓記》出,海內達官文士、冶兒游女以至京都戚里、旗亭郵驛之間,往往抄寫傳誦?!?蘇曼殊 《碎簪記》:“自由之女、愛國之士,曾游女、市儈之不若?!?/p>
張良臣名句,西湖晚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