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韋應(yīng)物《驪山行》:
君不見開元至化垂衣裳,厭坐明堂朝萬方。
訪道靈山降圣祖,沐浴華池集百祥。
千乘萬騎被原野,云霞草木相輝光。
禁仗圍山曉霜切,離宮積翠夜漏長。
玉階寂歷朝無事,碧樹萎蕤寒更芳。
三清小鳥傳仙語,九華真人奉瓊漿。
下元昧爽漏恒秩,登山朝禮玄元室。
翠華稍隱天半云,丹閣光明海中日。
羽旗旄節(jié)憩瑤臺,清絲妙管從空來。
萬井九衢皆仰望,彩云白鶴方徘徊。
憑高覽古嗟寰宇,造化茫茫思悠哉。
秦川八水長繚繞,漢氏五陵空崔嵬。
乃言圣祖奉丹經(jīng),以年為日億萬齡。
蒼生咸壽陰陽泰,高謝前王出塵外。
英豪共理天下晏,戎夷詟伏兵無戰(zhàn)。
時豐賦斂未告勞,海闊珍奇亦來獻(xiàn)。
干戈一起文武乖,歡娛已極人事變。
圣皇弓劍墜幽泉,古木蒼山閉宮殿。
纘承鴻業(yè)圣明君,威震六合驅(qū)妖氛。
太平游幸今可待,湯泉嵐嶺還氛氳。
注釋參考
圣皇
對皇帝的尊稱。 漢 班固 《東都賦》:“於是圣皇乃握乾符,闡坤珍,披皇圖,稽帝文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應(yīng)詔》詩:“將朝圣皇,匪敢晏寧?!?唐 李商隱 《韓碑》詩:“嗚呼圣皇及圣相,相與烜赫流淳熙?!薄杜f唐書·房琯傳》:“ 琯 昨於南朝為圣皇制置天下,乃以 永王 為 江南 節(jié)度, 潁王 為 劍南 節(jié)度, 盛王 為 淮南 節(jié)度?!?/p>
弓劍
(1).弓與劍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受弓劍者以袂?!薄痘茨献印镎撚?xùn)》:“古之兵,弓劍而已矣?!?/p>
(2).指武藝或用武。 唐 柳宗元 《韋道安》詩:“ 道安 本儒士,頗擅弓劍名?!?宋 葉適 《贈李秀才肖舒》詩:“寺傳弓劍煙嵐外,門掩詩書浪泊間。” 明 陳子龍 《中都》詩:“ 涂山 弓劍地,千載頌苞桑?!?/p>
(3).傳說 黃帝 騎龍仙去,群臣攀附欲上,致墜帝弓。又 黃帝 葬 橋山 ,山崩,棺空,唯劍存。見《史記·封禪書》、 漢 劉向 《列仙傳·黃帝》。后因以“弓劍”為對已故帝王寄托哀思之詞。《魏書·肅宗紀(jì)》:“何圖一旦,弓劍莫追,國道中微,大行絶祀?!?隋 牛弘 《隋文帝頌》:“慕深考妣,哀纏弓劍?!?唐 杜甫 《送覃二判官》詩:“先帝弓劍遠(yuǎn),小臣餘此生?!?清 徐枋 《顧氏松風(fēng)寢記》:“而事關(guān)故國,莫不動先王弓劍之思焉。”
幽泉
(1).幽深隱僻的泉水。 晉 左思 《魏都賦》:“潛龍浮景,而幽泉高鏡?!?唐 柳宗元 《始得西山宴游記》:“幽泉怪石,無遠(yuǎn)不到?!?/p>
(2).指陰間地府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傷愛子賦》:“傷弱子之冥冥,獨幽泉兮而永閟。”《舊唐書·忠義傳上·王義方》:“請重鞫 正義 死由,雪冤氣於幽泉,誅姦臣於白日。” 明 王世貞 《鳴鳳記·忠良會邊》:“當(dāng)此際誓喪幽泉,豈料微軀還見?!?/p>
(3).借指死者?!蛾悤な雷婕o(jì)》:“朕所以興言永日,思慰幽泉?!?/p>
蒼山
青山。 唐 杜甫 《九成宮》詩:“蒼山入百里,崖斷如杵臼。”
宮殿
宮殿 (gōngdiàn) 帝王處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 palace 紫禁城是 明朝和 清朝兩代的皇宮,是我國現(xiàn)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。——《故宮博物院》韋應(yīng)物名句,驪山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