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清代張問陶《禪悅二首·其一》:
蒲{1|1}團清坐道心長,消受蓮花自在香。
。
八萬四千門路別,誰知方寸即西方。
注釋參考
清坐
(1).清雅的席位?!端螘ざY志一》:“ 元帝 詔曰:‘吾識太子此事,祠訖便請王公以下者,昔在 洛 時,嘗豫清坐也?!?/p>
(2).安閑靜坐。 宋 王安石 《對棋與道源至草堂寺》詩:“北風(fēng)吹人不可出,清坐且可與君棋。” 明 高啟 《次韻楊禮曹雨中臥疾》之一:“清坐自能消鬱結(jié),古方休向篋中求。”
道心
(1).指天理,義理?!稌ご笥碇儭罚骸叭诵奈┪?,道心惟微?!?蔡沉 集傳:“心者,人之知覺,主於中而應(yīng)於外者也。指其發(fā)於形氣者而言,則謂之人心,指其發(fā)於義理者而言,則謂之道心?!?宋 葉夢得 《避暑錄話》卷上:“道心者,喜怒哀樂之未發(fā)者也?!?清 王夫之 《張子正蒙注·大心》:“其直指人心見性,妄意天性,不知道心,而以惟危之人心為性也。” 馮友蘭 等注:“ 宋 儒認為道心就是天理,人心就是人欲。天理是精微的,人欲是危險的。”
(2).客觀事物最基本的精神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薄葬》:“事莫明於有效,論莫定於有證,空言虛語,難得道心,人猶不信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爰自 風(fēng) 姓,暨於 孔氏 ,玄圣創(chuàng)典,素王述訓(xùn),莫不原道心以敷章,研神理而設(shè)教?!?陸侃如 注:“道是自然之道,那么道的心應(yīng)該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?!?/p>
(3).佛教語。菩提心;悟道之心。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yi{1-1}解四·釋道溫》:“yi{1-1}解足以析微,道心未易可測?!薄秹?jīng)·般若品》:“自若無道心,闇行不見道?!薄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爸灰娔前嗖恐泻鎏鲆粋€通臂猿猴,厲聲高叫道:‘大王若是這般遠慮,真所謂道心開發(fā)也?!?/p>
消受
消受 (xiāoshòu) 禁受;忍受;享受(多用于否定) bear;endure;enjoy 無福消受蓮花
蓮花 (liánhuā) 蓮華。即荷花,蓮的花,較大淡紅色或白色,有香味 lotus flower;water-lily; lotus flower自在
自在 (zìzài) 自由;無拘束 free;unrestrained 自在嬌鶯恰恰啼?!啤?杜甫《江畔獨步尋花》 無家身自在,時得到蓮宮。——唐· 李咸用《游寺》 安閑自得,身心舒暢 comfortable;at ease 他心中好不自在 心離煩惱的系縛,通達無礙 freedom of wordly cares張問陶名句,禪悅二首·其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拍照識花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