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汪炎昶《讀孫元京詩集》:
倚時獨幸識斯人,不爾終身憾不禁。
詩裹重逢神骨峭,老來更覺語言深。
鬼吟似有聲堪聽,風(fēng)過渾無跡可尋。
死去豈馀毫發(fā)恨,生前觀獨遇知音。
注釋參考
發(fā)恨
猶發(fā)狠。《j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六二回:“那廝他剛纔發(fā)恨而去,明日還來拏我哩?!?茅盾 《子夜》十三:“老太婆忽然憤激,一骨碌爬了起來,扁著嘴巴,一股勁兒發(fā)恨?!?楊朔 《滇池邊上的報春花》:“傳說古時候有個好人,愛上個姑娘,沒能達到心愿,一發(fā)恨,就到 西山 去刻‘龍門’?!眳⒁姟?發(fā)狠 ”。
生前
[during one’s lifetime;before one's death] 指死者活著的時候
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
詳細解釋指死者還活著的時候。 晉 陸機 《豪士賦》序:“游子殉高位於生前,志士思垂名於身后?!?宋 辛棄疾 《破陣子·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》詞:“了卻君王天下事,贏得生前身后名,可憐白髮生?!?曹禺 《<王昭君>獻辭》:“ 周總理 生前交給我這個任務(wù),寫 王昭君 歷史劇?!?/p>
遇知
受到賞識。 唐 韓愈 《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》:“子之遇知於 盧公 ,真所謂知己者也?!?宋 佛印 《致蘇東坡書》:“嘗讀 退之 《送李愿歸盤谷序》, 愿 不遇知於主上者,猶能坐茂樹以終日?!?/p>
汪炎昶名句,讀孫元京詩集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