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杜甫《大覺高僧蘭若》
巫山不見廬山遠(yuǎn),松林蘭若秋風(fēng)晚。一老猶鳴日暮鐘,
諸僧尚乞齋時(shí)飯。香爐峰色隱晴湖,種杏仙家近白榆。
飛錫去年啼邑子,獻(xiàn)花何日許門徒。
第二百二十三卷
注釋參考
香爐峰
同“ 香鑪峯 ”。亦作“香鑪峰”。江西省 廬山 北部名峰。奇峰突起,狀似香爐,峰頂水氣郁結(jié),云霧彌漫,如香煙繚繞,故名。有數(shù)峰。 北香爐峰 下有 白居易 草堂遺址。附近多瀑布,為 廬山 勝景之一。 唐 李白 《望廬山瀑布》詩之一:“西登 香爐峰 ,南見瀑布水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登香爐峰頂》詩:“迢迢 香爐峯 ,心存耳目想。終年?duì)课镆郏袢辗揭煌??!?宋 辛棄疾 《玉樓春》詞:“ 琵琶亭 畔多芳草,時(shí)對(duì) 香爐峯 一笑?!?/p>
仙家
(1).仙人所住之處?!逗?nèi)十洲記·元洲》:“ 元洲 在北海中,地方三千里,去南岸十萬里,上有五芝玄澗……亦多仙家?!?唐 牟融 《天臺(tái)》詩:“洞里無塵通客境,人間有路入仙家。”
(2).指仙人。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補(bǔ)遺》卷三:“癸卯春,余游 黃山 ,見絶壁之上,刻‘ 江麗田先生 彈琴處’,疑是古之仙家者流。”《老殘游記》第九回:“這屏上詩是何人做的?看來只怕是個(gè)仙家罷?” 葉圣陶 《記金華的兩個(gè)巖洞》:“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,這是什么,那是什么,大都依據(jù)形狀想象成仙家、動(dòng)物以及宮室、器用,名目有四十多?!?/p>
(3).舊時(shí)迷信,用以稱狐仙。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三》:“渠畏怖不出,我亦實(shí)不忍火攻。茍無大罪,乞仙家捨之?!痹ⅲ骸袄锼缀艉幌杉??!?/p>
白榆
(1).白皮的榆樹。《詩·陳風(fēng)·東門之枌》:“東門之枌,宛丘之栩?!?毛 傳:“枌,白榆也?!?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木二·榆》:“ 邢昺 《爾雅疏》云:‘榆有數(shù)十種,今人不能盡別,惟知莢榆、白榆、刺榆、榔榆數(shù)者而已。’”
(2).指白榆樹的皮。 唐 岑參 《輪臺(tái)即事》詩:“三月無青草,千家盡白榆?!?/p>
(3).指星?!豆艠犯る]西行》:“天上何所有,歷歷種白榆?!?唐 杜甫 《大覺高僧蘭若》詩:“ 香爐 峰色隱晴湖,種杏仙家近白榆。” 唐 薛逢 《天上種白榆賦》:“象帝之先,種白榆於自然,布?xì)v歷之真質(zhì),遍高尚之遠(yuǎn)天?!?/p>
杜甫名句,大覺高僧蘭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