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于石《祈雨》:
六月不雨至七月,草木脆乾石欲裂。
方士畫符如畫鴉,呵叱風伯鞭雷車。
九天云垂海水立,驕陽化為雨三日。
萬口競夸方士靈,彼亦自謂吾符神。
誰知水旱皆天數(shù),貪天之功天所惡。
吾心修德可弭災,大抵雨從心上來。
桑林自責天乃雨,豈在區(qū)區(qū)用方士。
注釋參考
修德
(1).修養(yǎng)德行。《左傳·莊公八年》:“《夏書》曰:‘ 皋陶 邁種德,德,乃降。’姑務修德,以待時乎!”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歸心》:“僕妾臣民,與身竟何親也,而為勤苦修德乎?亦是 堯 、 舜 、 周 、 孔 虛失愉樂耳?!?明 葉盛 《水東日記·楊文貞公遺囑》:“蓋要利達,須力學修德,不在風水也。”
(2).行善積德。《京本通俗小說·菩薩蠻》:“説好勸人歸善道,算來修德積陰功?!?/p>
弭災
消除災害?!段饔斡洝返谑兀骸安蝗ュ魹?,反行助虐。”《明史·劉子勃傳》:“十六年秋,類報災異,請‘緩賦省刑,亦弭災一術(shù)’,時不能用。”
大抵
大抵 (dàdǐ) 大概;大致 mostly;in the main;on the whole從心
(1).順從意愿。 唐 顧況 《大茅嶺東新居憶亡子從真》詩:“真靜一時變,坐起唯從心?!?/p>
(2).見“ 從心所欲 ”。
(3).由衷;發(fā)自內(nèi)心。 夏衍 《上海屋檐下》第三幕:“始終憂郁和苦悶著的他,此時方從心的發(fā)出了爽朗的笑聲。” 應修人 《歡愉引》:“有些人會剛象我所要地幫助我,也會從心地、不禁地顧我而美笑。”
任心。《列子·楊朱》:“太古之人,知生之暫來,知死之暫往,故從心而動,不違自然所好?!?楊伯峻 集釋引 殷敬順 釋文云:“從音縱,下同。”
上來
上來 (shànglái) 開始;起頭 begin;at the beginning 上來先少說話 上來 (shànglái) 從低處到高處 up to;come up 跳上來了 抬上來了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趨近于某處。帶名詞時,動詞和“上來”中間一般不能加“得、不” get near 又圍上來一群人 表示人員或事物隨動作由較低部門(層)到較高部門(層) reach higher organization 你是什么時候調(diào)上來的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動作。動詞和“上來”中間常加“得、不”。動詞限于“說、唱、學、答、背、叫、念”等少數(shù)幾個 be able to do 究竟為什么,我也說不上來 表示狀態(tài)發(fā)展,兼有范圍逐漸擴大的意思。形容詞限于“熱、涼、黑”等少數(shù)幾個 gradually 暖氣片慢慢熱上來了于石名句,祈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