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辱高軒過,無嫌哄市囂
出自宋代方回《前參政浙西廉訪徐子方得代送別三十韻》:
往時參大政,諸老扈先朝。
合執(zhí)調(diào)元柄,猶乘問俗軺。
登良爰改紀,肅政各遷喬。
明甚奎文揭,堅能泰岳搖。
吳山懸夜月,浙水噴秋潮。
薦拔皆奇士,寅恭盡選僚。
重名三翮鼎,古韻九成韶。
混合氛祲定,因循習(xí)尚驕。
不扶儒學(xué)起,焉革庶風(fēng)澆。
周繼言堪考,殷因世未遙。
西湖舊精舍,南渡昔圜橋。
祠植三賢仆,書重萬卷雕。
武林增炳煥,文廟郁岧峣。
不朽垂聲價,無窮沸詠謠。
學(xué)肩游子夏,謨過益皋陶。
鵬運三千日,龍飛九五朝。
遐方馳幣聘,曲藝齒旌招。
共擬膺三錫,何煩奉六條。
有心思綠野,無意上青霄。
壯節(jié)甘恬退,高風(fēng)久寂寥。
一閒如我愿,百病應(yīng)時消。
僉謂衣當{衣中加八},公宜館有翹。
終煩坐廊廟,未許老漁樵。
世道存元氣,天時正斗杓。
圍腰堪玉帶,畫像早金貂。
慶會逢樛木,恩榮侈蓼蕭。
自憐耽杜酒,誰肯顧顏瓢。
每辱高軒過,無嫌哄市囂。
七旬慚暮景,三載傍清標。
再見知何日,臨風(fēng)淚欲飄。
注釋參考
高軒過
唐 李賀 七歲能辭章, 韓愈 、 皇甫湜 始聞未信,過其家,使賦詩。 賀 援筆輒就,自題曰《高軒過》。兩人驚奇之,自是有名。事見《新唐書·文藝傳下·李賀》。后遂以“高軒過”為敬辭,意謂大駕過訪。 宋 陸游 《別曾學(xué)士》詩:“忽聞高軒過,驩喜忘食眠?!?/p>
無嫌
(1).無可嫌疑處;沒有疑忌?!抖Y記·坊記》:“子云:夫禮,坊民所淫,章民之列,使民無嫌,以為民紀者也?!?鄭玄 注:“嫌,嫌疑也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》“﹝公﹞以﹝ 畢諶 ﹞為相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《魏書》:“此上下相疑之秋也,雖以無嫌待之,猶懼未信;如有所除,則誰不自危?” 唐 杜甫 《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》詩:“皇華吾善處,於汝定無嫌?!?宋 曾鞏 《過介甫歸偶成》詩:“結(jié)交謂無嫌,忠告期有補?!?/p>
(2).猶無妨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作魚鲊》:“作裹鮓法……有茱萸、橘皮則用,無亦無嫌也?!?/p>
哄市
鬧市。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居室·墻壁》:“若 王愷 之四十里, 石崇 之五十里,則是一日中鬨市,錦綉羅列之肆廛而已矣?!?清 顧祿 《清嘉錄·拜年》:“鮮衣炫路,飛轎生風(fēng),靜巷幽坊,動成鬨市?!?
方回名句,前參政浙西廉訪徐子方得代送別三十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