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武元衡《山居》
身依泉壑將時背,路入煙蘿得地深。
終歲不知城郭事,手栽林竹盡成陰。
注釋參考
泉壑
(1).泉水和山谷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閩中草木頌·木蓮》:“迸采泉壑,騰光淵丘。”
(2).引申為隱退之處。 唐 于公異 《李令公乞朝覲南郊表》:“既均情於故老,庶無媿於子牟,退入泉壑,不為恨矣?!?/p>
(3).山谷間的泉水。 唐 陳子昂 《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》:“夜聞鼯鼠叫,晝聒泉壑聲?!?/p>
時背
背時,謂言行與時乖違。 唐 白居易 《雪夜小飲贈夢得》詩:“久將時背成遺老,多被人呼作散仙?!?唐 皮日休 《奉和魯望秋日遣懷次韻》:“高蹈為時背,幽懷是事兼?!?/p>
煙蘿
亦作“煙蘿”。1.草樹茂密,煙聚蘿纏,謂之“煙蘿”。 唐 李端 《寄廬山真上人》詩:“更説 謝公 南座好,煙蘿到地幾重陰。” 南唐 李煜 《破陣子》詞:“鳳閣龍樓連霄漢,玉樹璚枝作煙蘿,幾曾識干戈!” 明 陳所聞 《駐馬聽·泛西湖》曲:“指點著六橋柳浪,三 竺 云巒, 石屋 煙蘿?!?清 周準 《發(fā)朱砂庵經觀音巖登石人峰》詩:“俯身入煙蘿,欲詣仙人宅?!?/p>
(2).借指幽居或修真之處。 唐 裴铏 《傳奇·文簫》:“一斑與兩斑,引入 越王山 。世數今逃盡,煙蘿得再還。” 周楞伽 輯注:“煙蘿,道家稱隱居修真的地方?!?宋 蘇舜欽 《離京后作》詩:“脫身離網罟,含笑入煙蘿。” 明 屠隆 《綵毫記·別妻走京》:“何意入利名韁鎖,惆悵別煙蘿?!?康有為 《和臨桂周黻卿翰林<有感>》:“只愁好春色,無處著煙蘿?!?/p>
得地
(1).得到土地?!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白拥闷鋰鴮殻乙嗟玫?,而紓于難,其榮多矣?!薄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罚骸?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,是彊 秦 而弱 趙 也。”
(2).得到適宜生長的土壤。《藝文類聚》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約 《高松賦》:“鬱彼高松,棲根得地?!?唐 杜甫 《病柏》詩:“出非不得地,蟠據亦高大?!?宋 曹組 《好事近·梅》詞:“ 江 南得地故先開,不待有飛雪。”
(3).謂發(fā)跡。 元 李壽卿 《伍員chui{1*1}簫》第四折:“我父親其時便説,有一子是個村廝憨郎,久以后你須得地,略把眼照覻休忘。” 元 無名氏 《馬陵道》楔子:“ 龐涓 久后得地呵,此人是個短見薄識,絶恩絶義的人?!?/p>
武元衡名句,山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口袋城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