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劉志淵《武陵春》
人自因言能悟理,得理要忘言。既得魚時莫執(zhí)筌。筌執(zhí)謾著鞭。閉口藏舌不作解,默默究重玄。專氣修心息妄緣。月冷照青天。
注釋參考
悟理
(1).領(lǐng)會道理。 唐 蘇颋 《授吳昇太子左贊善大夫制》:“ 吳昇 悟理明達(dá),用心微妙,博以才藝,精於談吐。”
(2).參悟佛理。 明 陳子龍 《蕭山寺作》詩:“悟理塵網(wǎng)超,藴真玄賞契?!?/p>
得理
(1).得以申理。《剪燈新話·太虛司法傳》:“數(shù)日之內(nèi), 蔡州 有一奇事,是我得理之時也。”
(2).謂有理;占理。如:得理不讓人。
忘言
(1).謂心中領(lǐng)會其意,不須用言語來說明。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?!?三國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中有耆年一隱士,鬚髮皆皓然,策杖從我游,教我要忘言。” 宋 陳師道 《次韻德麟植檜》:“蕭蕭孤竹君,忘言理相契。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就逮》:“莫笑忘言真有道,自慚搜句百無功?!?/p>
(2).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誼?!稌x書·山濤傳》:“后遇 阮籍 ,便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?!?唐 韓愈 《祭薛中丞文》:“況某等忘言斯久,知我俱深。”
(3).忘其所言;不須言說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言事·抗疏中輟》:“二公皆名士正人,所言必不妄,但權(quán)奸已敗,即往事果真,亦當(dāng)忘言,此等追敘,似乎蛇足。”
劉志淵名句,武陵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珠海長隆海洋王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