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子可變化,咫尺登金鰲
出自宋代范仲淹《贈(zèng)攀秀才》:
五代支雷屯,九野皆龍戰(zhàn)。
開國(guó)如棋枰,皇極何由建。
太祖乘天飛,大發(fā)光華旦。
攀公江表來(lái),經(jīng)綸還如電。
微子入姬周,倉(cāng)皇救涂炭。
四海乃大同,萬(wàn)里聞薰風(fēng)。
禮樂(lè)與征伐,出自明光宮。
大動(dòng)未大賞,積慶宜我窮。
李廣不封侯,繼世多英雄。
公有承家子,所至神明理。
復(fù)有起家孫,一見知千里。
和氣十洲春,清流九江九。
非有神筆夢(mèng),粲粲文何綺。
天子青春朝,列鼎招英髦。
明年桃李開,禹浪如霞高。
之子可變化,咫尺登金鰲。
始知祖德長(zhǎng),光輝傳佩刀。
注釋參考
之子
這個(gè)人。《詩(shī)·周南·漢廣》:“之子于歸,言秣其馬。” 鄭玄 箋:“於是子之嫁,我愿秣其馬?!?晉 潘岳 《悼亡詩(shī)》:“之子歸窮泉,重壤永休隔?!?金 元好問(wèn) 《寄贈(zèng)龐漢》詩(shī):“之子貧居久,詩(shī)文日有功。” 清 方文 《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》詩(shī):“之子蓄奇懷,中宵肆良讌。”
變化
變化 (biànhuà) 事物產(chǎn)生新的狀況 vary;change 初漸謂之變,變時(shí)新舊兩體俱有;變盡舊體而有新體,謂之化。——《禮記·中庸》疏 一爭(zhēng)一擇,而變化之事出矣。——〔英〕赫胥黎著、 嚴(yán)復(fù)譯《天演論》 則天道變化,不主故常是正。——〔英〕赫胥黎著、 嚴(yán)復(fù)譯《天演論》咫尺
咫尺 (zhǐchǐ) 比喻相距很近 very close 天威不違顏咫尺?!蹲髠鳌べ夜拍辍?咫尺之遙 比喻微小 small 無(wú)咫尺之功金鰲
亦作“ 金鰲 ”。 1.神話中海中金色巨龜。 唐 王建 《宮詞》之一:“ 蓬萊 正殿壓金鼇,紅日初生碧海濤?!?宋 柳永 《巫山一段云》詞:“幾回山腳弄云濤,彷彿見金鼇?!币徽f(shuō),巨鱉。見《楚辭·天問(wèn)》“鼇戴山抃,何以安之” 漢 王逸 注。
(2).比喻地位高貴者。 明 方孔炤 《蒼天》詩(shī):“ 萬(wàn)歲山 折蒼天崩,金鰲社鼠同一坑?!?/p>
(3).比喻臨水山丘。 宋 陸游 《平云亭》詩(shī):“滿榼芳醪何處傾?金鼇背上得同行。” 元 張可久 《湘妃怨·德清觀梅》曲:“一去 孤山 路,重來(lái) 何水曹 ,醉上金鼇?!薄痘ㄔ潞邸返谄呋兀骸氨程そ瘀?,憶南都之石黛?!?/p>
(4).山名。在 浙江省 臨海市 東南一百二十里海中。 宋 建炎 四年 金 兵至, 高宗 泛海泊此。后 文天祥 隨少主航海,亦駐泊于此。 清 黃宗羲 《黃季真先生墓志銘》:“粵稽 建炎 ,狩于 金鰲 ?!?
范仲淹名句,贈(zèng)攀秀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