邇英何幸奉經(jīng)筵,俗狀婆娑艾服年
出自宋代宋祁《初侍講筵有感上呈經(jīng)筵諸公》:
邇英何幸奉經(jīng)筵,俗狀婆娑艾服年。
蘭葉初窺圖上字,奎鉤乍識禁中天。
坐憑重席慚清問,能讀三墳賴眾賢。
猶藉向來稽古力,不然須合早歸田。
注釋參考
邇英
“ 邇英閣 ”的省稱。 宋 歐陽修 《<仁宗御集>序》:“至於萬機之暇,泊然凝神,不見所好,惟躬閲寶訓,陳經(jīng) 邇英 ,究鐘律之本元,訓師兵之武略。” 宋 趙昇 《朝野類要·班朝》:“又有內殿,如 萬歲 、 復古 、 邇英 、 蘂珠 、 凝華 、 福寧 、 睿思殿 ?!?元 袁桷 《省中議事回元達有詩次韻》:“擬將直筆酬 延閣 ,欲抱遺經(jīng)進 邇英 。” 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話》卷二:“ 宋 制,春二月始,至端午;秋八月始,至長至,每雙日入侍 邇英 ?!眳⒁姟?邇英閣 ”。
何幸
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很幸運。 郭沫若 《參觀劉胡蘭紀念館》詩:“何幸驅車來 文水 ?虔誠掃墓更升堂?!?/p>
經(jīng)筵
漢 唐 以來帝王為講論經(jīng)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。 宋 代始稱經(jīng)筵,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。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(jié)、八月至冬至節(jié)為講期,逢單日入侍,輪流講讀。 元 、 明 、 清 三代沿襲此制,而 明 代尤為重視。除皇帝外,太子出閣后,亦有講筵之設。 清 制,經(jīng)筵講官,為大臣兼銜,于仲秋仲春之日進講。 宋 沉作喆 《寓簡》卷二:“ 神宗皇帝 御經(jīng)筵,時方講《周官》。”《元史·吳澄傳》:“ 泰定 元年,初開經(jīng)筵,首命 澄 與平章政事 張珪 、國子祭酒 鄧文原 為講官?!?明 焦竑 《焦氏筆乘·經(jīng)筵面奏》:“我朝經(jīng)筵日講,非徒辯析經(jīng)史,為觀美也;謂當旁及時務,以匡不逮?!?清 陳康祺 《燕下鄉(xiāng)脞錄》卷二:“ 康熙 十年二月,肇舉經(jīng)筵大典於 保和殿 ,以 孝感 熊文端公 為講官,知經(jīng)筵事?!?/p>
俗狀
俗人的舉止和狀貌。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爾乃眉軒席次,袂聳筵上,焚芰製而裂荷衣,抗塵容而走俗狀?!?清 蔣士銓 《第二碑·上塚》:“卑職竭蹶簿書,未遑偵訪,今蒙垂問,自覺俗狀塵容,有慚風雅?!?/p>
婆娑
婆娑 (pósuō)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wirl,dance 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。——《詩·陳風·東門之枌》。毛傳:“婆娑,舞也?!? 枝葉紛披的樣子 have luxuriant foliage;be a mass of branches and leaves艾服
(1).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四十曰強,而仕;五十曰艾,服官政?!?陳澔 集說:“古者四十始命之仕,五十始命之服官政?!焙笠蚍Q五十而作官從政,預聞邦國之大事為“艾服”。 宋 鄭俠 《觀孔義甫與謝致仕詩有感》詩:“古人涖官政,五十曰艾服?!?/p>
(2).指五十之年。 北周 王褒 《太保尉遲綱碑銘》:“年踰艾服,任隆臺袞?!?/p>
(3).泛指從政?!稌x書·鄭沖傳》:“艾服王事,六十餘載?!?/p>
猶艾韠。艾,通“ 刈 ”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為王金紫謝齊武帝示皇太子律序啟》:“化澄上業(yè),草纓垂典,教清中世,艾服懲刑?!?/p>
宋祁名句,初侍講筵有感上呈經(jīng)筵諸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