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(fù)參差,海濤瀾漫何由期
出自唐代盧綸《賦得白鷗歌送李伯康歸使》:
積水深源,白鷗翻翻。
倒影光素,于潭之間。
銜魚魚落亂驚鳴,爭撲蓮叢蓮葉傾。
爾不見波中鷗鳥閑無營,何必汲汲勞其生。
柳花冥濛大堤口,悠揚(yáng)相和乍無有。
輕隨去浪杳不分,細(xì)舞清風(fēng)亦何有。
似君換得白鵝時(shí),獨(dú)憑闌干雪滿池。
今日還同看鷗鳥,如何羽翮復(fù)參差。
復(fù)參差,海濤瀾漫何由期。
注釋參考
參差
參差 (cēncī) 差不多;近似 similar 參差 (cēncī) 不齊 uneven;irregular 參差荇菜?!对姟ぶ苣稀りP(guān)睢》 青樹翠蔓,蒙絡(luò)搖綴,參差披拂?!啤?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 瓦縫參差,多于周身之帛縷?!啤?杜牧《阿房宮賦》 早晚相差 differ 參差了三兩年 差池;失誤 error 沒半點(diǎn)兒參差 譯意參差 馬虎 careless;casual 不敢參差 關(guān)系不融洽 unharmonious 人人不睦,個(gè)個(gè)參差海濤
(1).海浪。 唐 杜牧 《長安雜題長句》之二:“雨晴九陌鋪江練,嵐嫩千峯疊海濤。” 明 王守仁 《泛海詩》:“夜靜海濤三萬里,月明飛錫下天風(fēng)?!?王國維 《<紅樓夢>評(píng)論》:“往者作一律曰:‘生平頗憶挈 盧敖 ,東過 蓬萊 浴海濤。’”
(2).指海濤聲。 葉圣陶 《倪煥之》十:“喧嚷聲、笑語聲、小兒啼哭聲混合在一起,像有韻律似的,仿佛繁碎的海濤?!?/p>
瀾漫
亦作“ 瀾熳 ”。1.分散、雜亂貌?!痘茨献印び[冥訓(xùn)》:“主闇晦而不明,道瀾漫而不脩。” 晉 潘岳 《滄海賦》:“徒觀其狀也,則湯湯蕩蕩,瀾漫形沉,流沫千里,懸水萬丈?!?唐 韓愈 孟郊 《遠(yuǎn)游聯(lián)句》:“離思春冰泮,瀾漫不可收?!?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一:“渴澀的歌喉,早就瀾漫沉吟,醉囈依稀?!?/p>
(2).形容色彩濃厚鮮明。 晉 左思 《嬌女詩》:“濃朱衍丹唇,黃吻瀾漫赤。” 清 沉德潛 《說詩晬語》卷下:“詩人每用瀾熳字,玩詩意乃淋漓酣足之狀?!?/p>
(3).興會(huì)淋漓貌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留連瀾漫,嗢噱終日。”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。《楚辭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(dá)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(yuǎn)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(bào)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(duì)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(shí)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盧綸名句,賦得白鷗歌送李伯康歸使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