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若救瘡痍,先應去蟊賊。
出自唐朝杜甫《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》
國步猶艱難,兵革未衰息。萬方哀嗷嗷,十載供軍食。
庶官務割剝,不暇憂反側。誅求何多門,賢者貴為德。
韋生富春秋,洞徹有清識。操持紀綱地,喜見朱絲直。
當令豪奪吏,自此無顏色。必若救瘡痍,先應去蟊賊。
揮淚臨大江,高天意凄惻。行行樹佳政,慰我深相憶。
注釋參考
瘡痍
瘡痍 (chuāngyí) 創(chuàng)傷,也比喻遭受災禍后凋敝的景象 desolation after destruction or a disaster 乾坤含瘡痍,憂虞何時畢?——杜甫《北征》蟊賊
蟊賊 (máozéi) 吃禾苗的兩種害蟲 grain-destroying insects;termite;vermin 去其螟螣,及其蟊賊?!对姟ば⊙拧ふ皡n》 我有蟊賊,岑君遏之。——《后漢書·岑彭傳》 比喻危害國家或人民的人 a person harmful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 蟊賊內(nèi)訌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召旻》杜甫名句,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