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吳存《滿江紅》
興廢榮枯,終不改、江山千古。笑當(dāng)日、龍爭牙戰(zhàn),一丸淮土。世亂分屯維重鎮(zhèn),國亡守死無降旅。到如今、貢賦甲東南,輸天府。鴻與燕,千帆度。蠅與蚋,千家聚。有豪雄杜保,風(fēng)流張緒。白發(fā)寧忘揮塵興,青樓不是留琴處。待明朝、來問孝廉船,乘風(fēng)去。
注釋參考
明朝
明朝 (míngzhāo) 〈方〉∶明天 tomorrow孝廉船
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(xué)》載: 晉 吳郡 人 張憑 舉孝廉,自負(fù)其才,造訪 丹陽 尹 劉惔 ,與諸賢清談,言約旨遠(yuǎn),一坐皆驚。 劉 延之上坐,留宿至?xí)浴?張 還船,須臾, 劉 遣使覓 張孝廉 船,同侶惋愕。 劉 與 張憑 即同載詣?chuàng)彳?,曰:“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。”撫軍稱善,即用 張 為太常博士。時人榮之。后遂以“孝廉船”為褒美才士之典。 唐 李白 《送王孝廉覲省》詩:“寧親候海色,欲動孝廉船?!?唐 杜甫 《得廣州張判官叔卿書使還以詩代意》:“云深驃騎幕,夜隔孝廉船?!?唐 溫庭筠 《感舊陳情五十韻獻(xiàn)淮南李仆射》:“抑揚中散曲,飄泊孝廉船。” 郁達(dá)夫 《留別沉濤青》詩:“醉來情易動,泣上孝廉船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