萍梗余浮跡,桑榆借晚光
出自宋代釋文珦《辛巳仲冬二日冬至孟冬晦日偶成》:
天地一陰陽,推遷見短長。
后朝方反復(fù),此月謾稱良。
萍梗余浮跡,桑榆借晚光。
有龜還懶卜,唯覺好支床。
骎骎近一陽,晝短夜偏長。
打睡工夫到,潛蹤計策良。
曉霜寒有力,冬日淡無光。
生怕人有覓,衰翁懶下床。
注釋參考
萍梗
萍梗 (pínggěng) 比喻行蹤如浮萍斷梗一樣,漂泊不定 have no fixed abode because of constant travelling浮跡
飄泊不定的行蹤。 唐 孟郊 《同年春宴》詩:“浮跡自聚散,壯心誰別離?!?/p>
桑榆
桑榆 (sāngyú) 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,借指落日余光處 sunset 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?!逗鬂h書·馮異傳》 比喻晚年 old age 桑榆晚景晚光
夕陽的光輝。 唐 董思恭 《詠虹》:“梁前朝影出,橋上晚光舒?!?唐 許渾 《陪少師李相國崔賓客宴居守狄仆射池亭》詩:“羅綺留春色,笙竽送晚光。” 唐 胡曾 《題周瑜將軍廟》詩:“庭際雨餘春草長,廟前風(fēng)起晚光殘。”
釋文珦名句,辛巳仲冬二日冬至孟冬晦日偶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