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高斯得《要君》:
圣人戒要君,春秋罪同弒。
推此無上心,將何所不至。
近者兇相歸,決烈誰能比。
群愚惑其跡,咸謂給奪志。
老夫非圣人,固知決無是。
或問何以知,答云非奧祠。
豈有患失夫,能為勇退事。
未聞介推歸,留母以為質(zhì)。
府中俱蕩析,般移到花卉。
殿前卒二百,輦載填城市。
都人尨其愚,家家失歡喜。
讙言真不返,剝剝競彈指。
朝士獨可憐,一朝失怙恃。
聯(lián)章乞還相,留莽無少異。
天王雖圣明,勉徇非得已。
御前金字牌,一日數(shù)十置。
冠蓋何紛紛,排日遣郎吏。
端明奉璽書,侍郎傳睿旨。
師王袖親批,祈懇流涕泗。
相公臥愈堅,那肯樂山起。
陛下如迫臣,臣當(dāng)還故里。
群使駭其言,連名奏天陛。
安知夜半舟,已渡曹娥水。
新亭候徒勞,劉裕已還第。
狄青度昆侖,李愬擒元濟(jì)。
忍於君父前,用此軍中詭。
一勞可永逸,所欲已稱遂。
從今政事堂,深根且固蒂。
愿已愜臧孫,專當(dāng)逾季氏。
上蒼孔威神,那知從汝未。
注釋參考
或問
文體的一種。用問答體以說明論點。多用于書名。 宋 朱熹 《<中庸章句>序》:“且記所嘗論辯取舍之意,別為《或問》,以附其后。”《四庫全書總目·四書一·四書或問》:“《四書或問》三十九卷, 宋 朱子 撰。 朱子 既作《四書章句集注》,復(fù)以諸家之説紛錯不一,因設(shè)為問答,明所以去取之意,以成此書。”
何以
何以 (héyǐ) 用什么 how 何以教我 為什么 why 何以出爾反爾高斯得名句,要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賀新涼(壽處州劉守)——— 石麟〔宋代〕
- 次韻酬季兄——— 方岳〔宋代〕
- 送綦毋秘(一作校)書棄官還江東——— 王維〔唐代〕
- 梨花——— 汪炎昶〔宋代〕
- 逍遙詠——— 宋太宗〔宋代〕
- 途次走筆送張明府之都城——— 釋紹嵩〔宋代〕
- 與鄭檢法莊賢良往三山訪陸提舉不值——— 項安世〔宋代〕
- 宜風(fēng)市作——— 趙蕃〔宋代〕
- 南歌子(郭小娘道裝)——— 向子諲〔宋代〕
- 太皇太后合春帖子——— 趙湘〔唐代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