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王哲《得道陽》:
十二月圓成錦鄉(xiāng),四時枝葉不乾枯。
看取火中頻取水,自然水里卻安爐。
龍虎龜蛇認(rèn)吸呼。
百骸俱滿立須臾。
一顆明珠三下有,三般惡物一齊
注釋參考
二月
中篇小說。柔石作。1929年發(fā)表。青年知識分子蕭澗秋來到芙蓉鎮(zhèn)小學(xué)任教,與校長之妹陶嵐相愛。蕭因同情、資助在北伐戰(zhàn)爭中犧牲的老同學(xué)的寡妻文嫂,而招致非議和誣蔑。為了徹底幫助文嫂,他決定犧牲與陶嵐的愛情,娶文嫂為妻,不料招致更大的攻擊。文嫂終于不堪輿論壓力上吊自盡。蕭澗秋受此打擊,毅然離開芙蓉鎮(zhèn),陶嵐決意隨他而去。圓成
圓成 (yuánchéng) 成全 help sb. to attain his aim 叫我圓成了,認(rèn)我做親娘?!毒劳ㄑ浴?h3>四時(1).四季?!兑住ず恪罚骸八臅r變化而能久成。”《禮記·孔子閑居》:“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?!?前蜀 韋莊 《晚春》詩:“萬物不如酒,四時唯愛春。” 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二:“ 靖康 初,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,皆備四時?!?/p>
(2).指一年四季的農(nóng)時?!兑葜軙の膫鳌罚骸盁o殺夭胎,無伐不成材,無墯四時,如此十年,有十年之積者王?!薄痘茨献印け窘?jīng)訓(xùn)》:“四時者,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,取予有節(jié),出入有時,開闔張歙,不失其敘,喜怒剛?cè)?,不離其理?!?/p>
(3).指一日的朝、晝、夕、夜。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君子有四時,朝以聽政,晝以訪問,夕以修令,夜以安身?!?/p>
(4).樂舞名。 漢文帝 作。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 孝文廟 奏《昭德》、《文始》、《四時》、《五行》之舞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樂府》:“《武德》興乎 高祖 ,《四時》廣於 孝文 ?!眳⒁姟?四時舞 ”。
枝葉
枝葉 (zhīyè) 枝條和樹葉 branches and leaves 那棵大樹枝葉茂盛 比喻瑣碎的言辭或情節(jié) minor details 子孫 offspring 喻同宗旁支 collateral branch (of a family) 強本干,弱枝葉乾枯
1.失去水分而枯槁。 唐 杜甫 《大麥行》:“大麥乾枯小麥黃,婦女行泣夫走藏?!?唐 范攄 《云溪友議》卷十一:“貧兒二畝地,乾枯十樹桑?!?張?zhí)煲?《脊背與nai{1|1}子》:“他覺得一切的景物都可愛起來。那些干枯的瘦樹仿佛很苗條?!?/p>
2.干燥。《法苑珠林》卷十二:“脣口乾枯,喉舌燥澀。”
3.干癟;瘦瘠。 唐 竇臮 《述書賦》下:“雖則筋骨乾枯,終是精神嶮峭?!?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丹鉛新錄八·素足女》:“今婦人纏足……其體質(zhì)乾枯,腥穢特甚?!?張?zhí)煲?《兒女們》:“脖子有點痠疼--似乎撐不起這干枯的腦袋。”
4.比喻枯燥乏味。 宋 孔平仲 《孔氏談苑·作詩圓熟》:“圓熟多失之平易,老硬多失之乾枯,能不失二者之間,則可與古作者并驅(qū)矣?!?朱光潛 《談文學(xué)·文學(xué)與人生》:“一個對于文藝有修養(yǎng)的人決不感覺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悶?!?/p>
5.枯竭;罄盡。 蕭紅 《橋》:“她的歌詞漸漸的干枯了?!?/p>
王哲名句,得道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