憐君一寸心,寵辱誓不移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和答詩十首。和陽城驛》:
商山陽城驛,中有嘆者誰。
云是元監(jiān)察,江陵謫去時。
。
忽見此驛名,良久涕欲垂。
何故陽道州,名姓同于斯。
。
憐君一寸心,寵辱誓不移。
疾惡若巷伯,好賢如緇衣。
。
沉吟不能去,意者欲改為。
改為避賢驛,大署于門楣。
。
荊人愛羊祜,戶曹改為辭。
一字不忍道,況兼姓呼之。
。
因題八百言,言直文甚奇。
詩成寄與我,鏘若金和絲。
。
上言陽公行,友悌無等夷。
骨肉同衾裯,至死不相離。
。
次言陽公跡,夏邑始棲遲。
鄉(xiāng)人化其風(fēng),少長皆孝慈。
。
次言陽公道,終日對酒卮。
兄弟笑相顧,醉貌紅怡怡。
。
次言陽公節(jié),謇謇居諫司。
誓心除國蠹,決死犯天威。
。
終言陽公命,左遷天一涯。
道州炎瘴地,身不得生歸。
。
一一皆實錄,事事無孑遺。
凡是為善者,聞之惻然悲。
。
道州既已矣,往者不可追。
何世無其人,來者亦可思。
。
愿以君子文,告彼大樂師。
附于雅歌末,奏之白玉墀。
。
天子聞此章,教化如法施。
直諫從如流,佞臣惡如疵。
。
宰相聞此章,政柄端正持。
進(jìn)賢不知倦,去邪勿復(fù)疑。
。
憲臣聞此章,不敢懷依違。
諫官聞此章,不忍縱詭隨。
。
然后告史氏,舊史有前規(guī)。
若作陽公傳,欲令后世知。
。
不勞敘世家,不用費(fèi)文辭。
但于國史上,全錄元稹詩。
注釋參考
一寸心
(1).微薄心意。 唐 賀遂良 《贈韓思彥》詩:“意氣百年內(nèi),平生一寸心?!?/p>
(2).指一片誠心。 宋 蘇軾 《滕縣時同年西園》詩:“人皆種榆柳,坐待十畝陰;我獨(dú)種松柏,守此一寸心?!?明 楊立齋 《一封書·題情》曲之三:“理瑤琴,罷瑤琴,總是相思一寸心?!?/p>
寵辱
榮寵與恥辱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棲逸》:“ 阮光祿 在 東山 ,蕭然無事,常內(nèi)足於懷。有人以問 王右軍 , 右軍 曰:‘此君近不驚寵辱,雖古之沉冥,何以過此?!?唐 陳子昂 《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》詩:“是非紛妄作,寵辱坐相驚?!?宋 范仲淹 《岳陽樓記》:“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(fēng),其喜洋洋者矣?!?/p>
白居易名句,和答詩十首。和陽城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