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上持麾節(jié),歸來覲冕旒
出自宋代武衍《送外家通倅方澹庵》:
風(fēng)節(jié)傳清素,名多為宦游。
花封才解綬,芝檢趣監(jiān)州。
等上持麾節(jié),歸來覲冕旒。
江南與江北,底用說離愁。
注釋參考
麾節(jié)
(1).指揮旗和符節(jié)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知止》:“丹旗云蔚,麾節(jié)翕赫。” 唐 李華 《韓國公張仁愿廟碑銘》:“瞻我麾節(jié),以為進退。”
(2).借指將帥、節(jié)度使。 唐 元稹 《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墓志銘》:“天子未命,敢有言吾麾節(jié)者死?!?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別集下·馬光祖》:“吏事強敏,風(fēng)力甚著,前后麾節(jié),皆有可觀?!?/p>
歸來
歸來 (guīlái) 返回原來的地方 return 昨日入城市,歸來淚滿巾?!巍?張俞《蠶婦》 去時里正與裹頭,歸來頭白還戍邊?!啤?杜甫《兵車行》冕旒
[king's crown with tassels] 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后的玉串,也用作皇帝的代稱
詳細解釋(1).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。頂有延,前有旒,故曰“冕旒”。天子之冕十二旒,諸侯九,上大夫七,下大夫五。見《周禮·夏官·弁師》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問答釋義》:“ 牛亨 問曰:‘冕旒以繁露,何也?’答曰:‘綴珠垂下,重如繁露也?!?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蔣太史》:“王年三十餘,清瘦微鬚,冕旒盛服,執(zhí)笏北向?!?/p>
(2).專指皇冠。借指皇帝、帝位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勸農(nóng)訪民所疾苦詔》:“冕旒屬念,無忘夙興。” 唐 韓愈 《江陵途中寄三學(xué)士》詩:“昨者京師至,嗣皇傳冕旒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奏議頒赦》:“若奏若啟,達羣意於冕旒?!?胡適 《<鏡花緣>的引論》四:“他( 武則天 )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?!?/p>
武衍名句,送外家通倅方澹庵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