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報天恩崇道德,隨緣知足莫相爭
出自元代劉處玄《定風(fēng)波》:
臨醮諸公戒行清。
動天感應(yīng)福非輕。
壬潤瓊田農(nóng)盡喜,秋成。
*田珠長豆苗生。
要報天恩崇道德,隨緣知足莫相爭。
旦望焚香餐素膳,無憎。
注釋參考
天恩
(1).指帝王的恩惠?!逗鬂h書·班超傳》:“幸得以微功,特蒙重賞,爵列通侯,位二千石,天恩殊絶。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控代》:“蒙圣主天恩高曠?!薄都t樓夢》第五三回:“咱們家雖不等這幾兩銀子使,多少是皇上天恩?!?/p>
(2).泛指極大的恩德?!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十四:“ 李氏 道:‘多謝老爺天恩?!?/p>
道德
道德 (dàodé) 社會意識形態(tài)之一,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(zhǔn)則和規(guī)范 morals;ethics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。——唐· 韓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 作為校長,他要求在學(xué)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(biāo)準(zhǔn)和禮貌規(guī)矩 合乎道德的 moral隨緣
(1).佛教語。謂佛應(yīng)眾生之緣而施教化。緣,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。 南朝 宋 宗炳 《明佛論》:“然羣生之神,其極雖齊,而隨緣遷流,成麤妙之識,而與本不滅矣?!?唐 戴叔倫 《贈行腳僧》詩:“補(bǔ)衲隨緣住,難違塵外蹤?!?/p>
(2).順應(yīng)機(jī)緣;任其自然?!侗饼R書·陸法和傳》:“ 法和 所得奴婢,盡免之,曰:‘各隨緣去?!?唐 張籍 《贈道士宜師》詩:“自到王城得幾年,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?!薄豆沤裥≌f·單符郎全州佳偶》:“隨緣快活,亦足了一生矣。” 郭沫若 《圣者》:“到處隨緣是我家,一篇《秋水》一杯茶?!?/p>
知足
知足 (zhīzú) 知道滿足,滿足于已經(jīng)得到的 be content with one’s lot 知足常樂相爭
彼此爭奪;爭斗。 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中:“相矜以知,相軋以勢,相爭以利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九:“ 萬 家兩個大兒子只好眼睜睜看他使勢行兇,不敢相爭。”
劉處玄名句,定風(fēng)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