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合聲雖應(yīng),勞歌調(diào)自悲
出自唐代耿湋《春日書情寄元校書伯和相國元子》:
數(shù)歲平津邸,諸生出門時。
羈孤力行早,疏賤托身遲。
芳草看無厭,青山到未期。
貧居悲老大,春日上茅茨。
衛(wèi)玠瓊瑤色,玄成鼎鼐姿。
友朋漢相府,兄弟謝家詩。
律合聲雖應(yīng),勞歌調(diào)自悲。
流年不可住,惆悵鏡中絲。
注釋參考
合聲
(1).謂聲音符合節(jié)奏?!吨芏Y·春官·大胥》:“春入學(xué),舍采合舞,秋頒學(xué)合聲?!?鄭玄 注:“合聲,亦等其曲折,使應(yīng)節(jié)奏。” 孫詒讓 正義:“合聲,即合樂之聲音也?!?北周 庾信 《燈賦》:“《楚妃》留客, 韓娥 合聲?!?/p>
(2).和聲;和鳴。 唐太宗 《月晦》詩:“笑樹花分色,啼枝鳥合聲?!?/p>
(3).猶齊聲。 唐 孫頠 《幻異志·雙圣燈》:“ 大歷 十四年四月八日夜,大眾合聲禮念,西南近臺見雙圣燈?!?朱自清 《中國歌謠·歌謠的歷史》:“歌闋,合聲賡贊,叫聲振席,歡感閭里?!?/p>
(4).謂合二字成一字之音?!端膸烊珪偰刻嵋ひ繇嶊U微》:“國書十二字頭用合聲相切,緩讀則為二字,急讀則為一音,悉本乎人聲之自然。證以《左傳》之丁寧為鉦,句瀆為穀;《戰(zhàn)國策》之勃蘇為胥。於 三代 古法亦復(fù)相協(xié)?!?黃侃 《聲韻略說》:“合聲即反語,謂合二字急疾呼之以成聲。”參見“ 反切 ”。
歌調(diào)
歌曲的調(diào)子。 唐 岑參 《與趙歌兒》詩:“ 秦州 歌兒歌調(diào)苦,偏能立唱 濮陽 女。” 唐 薛能 《贈解詩歌人》詩:“同有詩情自合親,不須歌調(diào)更含嚬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章廷謙》:“河?xùn)|節(jié),意即河?xùn)|腔,猶 中國 之所謂‘昆腔’,乃 日本 一地方的歌調(diào)?!?/p>
耿湋名句,春日書情寄元校書伯和相國元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