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前燭下,微頻淺笑,要題詩、盞畔低聲
出自宋代晁補(bǔ)之《行香子(贈(zèng)輕盈)》:
柳態(tài)纖柔,雪艷疏明。
問人來、人道輕盈。
張琵蓮臉,一寸橫波。
比瀟灑處,猶難稱,此嘉名。
花前燭下,微頻淺笑,要題詩、盞畔低聲。
司空自慣,狂眼須驚。
也不辭寫,雙羅帶,恐牽情。
注釋參考
淺笑
猶微笑。 南朝 梁元帝 《采蓮賦》:“恐沾裳而淺笑,畏傾船而歛裾?!?唐 李商隱 《河陽》詩:“龍頭瀉酒客壽杯,主人淺笑紅玫瑰?!?宋 晏幾道 《采桑子》詞:“淺笑微顰,恨隔重簾看未真?!?清 納蘭性德 《浣溪沙·紅橋懷古和王阮亭韻》詞:“旋拂輕容寫 洛神 ,須知淺笑是深顰?!?/p>
題詩
(1).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,抒發(fā)感受,題寫詩句。多寫于柱壁、書畫、器皿之上。 唐 高適 《人日寄杜二拾遺》詩:“人日題詩寄草堂,遙憐故人思故鄉(xiāng)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崔顥》:“后游 武昌 ,登 黃鶴樓 ,感慨賦詩。及 李白 來,曰:‘眼前有景道不得, 崔顥 題詩在上頭?!療o作而去,為哲匠斂手云。” 清 金埴 《不下帶編》卷二:“頃見一士題詩隣壁,甚佳?!?/p>
(2).指所題寫的詩句。 魯迅 《南腔北調(diào)集·“連環(huán)圖畫”辯護(hù)》:“《你的姊妹》木刻七幅,題詩一幅?!?/p>
低聲
低聲 (dīshēng) 低的或放低的聲音 in a low voice; undertone 在一個(gè)角落,低聲閑談晁補(bǔ)之名句,行香子(贈(zèng)輕盈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他又來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