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吳可《送李四清》:
連侯愛畫魚,李侯愛畫山。
詩情動(dòng)幽懷,摹寫不少閒。
騷雅移丹青,妙寄云水間。
翻然欲登涉,試尋芷與蘭。
我不一音解,早年便掛冠。
養(yǎng)拙頹檐下,任真亦足歡。
敵騎踐江浙,少長奔荊蠻。
卻行處狼區(qū),益知行路難。
亂來戰(zhàn)未息,老去食轉(zhuǎn)艱。
前年治南畝,頗喜人牛安。
力耕日以廣,心事日以寬。
行當(dāng)遂野性,策杖尋江干。
云深幾茅屋,柳映一柴關(guān)。
扁舟鳴撥刺,危亭秀孱顏。
安得兩玉人,鄰曲相追攀。
真賞會(huì)心處,應(yīng)當(dāng)謝毫端。
長哦洗兵馬,隨意羅杯盤。
伯雅要傾倒,莫厭數(shù)往還。
愿如三徑松,余生同歲寒。
注釋參考
卻行
亦作“卻行”。1.倒退而行。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三》:“太子跪而逢迎,卻行為道?!薄稘h書·高帝紀(jì)下》:“后上朝, 太公 擁彗,迎門卻行。上大驚,下扶 太公 。” 宋 蘇軾 《集英殿秋宴教坊詞·放隊(duì)》:“峨鬟佇立,斂袂卻行?!?康有為 《上清帝第六書》:“謡謗并起,水火相攻,以此而求變法之有效,猶卻行而求及前也?!?/p>
(2).指能倒走的小動(dòng)物,如蚯蚓之屬?!吨芏Y·考工記·梓人》:“卻行、仄行、連行、紆行……謂之小蟲之屬?!?鄭玄 注:“卻行,螾衍之屬?!?陸德明 釋文:“案此蟲能兩頭行,是卻行?!?/p>
益知
見“ 益智 ”。
行路難
(1).行路艱難。亦比喻處世不易。 唐 杜甫 《宿府》詩:“風(fēng)塵荏苒音書絶,關(guān)塞蕭條行路難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太行路》詩:“行路難,不在水,不在山,只在人情反覆間?!?/p>
(2).樂府雜曲歌辭名。內(nèi)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。原為民間歌謠,后經(jīng)文人擬作,采入樂府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擬行路難》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《行路難》三首都較著名?!稌x書·袁山松傳》:“初, 羊曇 善唱樂, 桓伊 能挽歌,及 山松 《行路難》繼之,時(shí)人謂之‘三絶’?!?陳去病 《少年行》之三:“勸君莫誦《行路難》,勸君莫復(fù)居 長安 ?!?/p>
吳可名句,送李四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