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韓元吉《寒巖分韻得水字》:
青山如幽人,不肯住城市。
管從城市來,一見消吝鄙。
平時與周旋,況復(fù)非俗士。
我初見南山,秀色紛可喜。
謂言官塵埃,洗滌端在此。
經(jīng)時未一至,引望若千里。
昨朝得休暇,佳興難自己。
秋愿麗新晴,景物為清美。
獨游已不惡,更約二三子。
初從澗壑危,稍入巖石倚。
白云隨杖藜,蒼煙生屐齒。
主翁亦好事,結(jié)茆修竹底。
庭人百無有,屈曲但流水。
客來了不問,花草自紅紫。
豈無一樽酒,欲飲還遽止。
歸鞍不可速,吾亦聊洗耳。
注釋參考
平時
平時 (píngshí) 通常的普通的時候(區(qū)別于特定的或非常時候) at ordinary times 指平常時期(區(qū)別于非常時期,如戰(zhàn)時、戒嚴(yán)時) in time of peace周旋
周旋 (zhōuxuán) 打交道;應(yīng)酬 socialize 周旋于達(dá)官顯貴之間 相機進(jìn)退,與對手追逐較量 contend with 若不獲命,其左執(zhí)鞭弭,右屬橐鞭,以與君周旋?!蹲髠鳌べ夜辍?在山區(qū)與日本侵略者周旋 盤旋;旋轉(zhuǎn) circle 跨躡地絡(luò),周旋天網(wǎng)。——唐· 李白《大鵬賦》況復(fù)
亦作“況復(fù)”。1.更加;加上。 隋煬帝 《白馬篇》:“本持身許國,況復(fù)武功彰?!?唐 杜甫 《寄杜位》詩:“干戈況復(fù)塵隨眼,鬢髮還應(yīng)雪滿頭?!?明 梁辰魚 《于虎丘殿階遇張月容》曲:“眼波橫,況復(fù)香肩偷憑?!?/p>
(2).何況,況且?!蛾悤そ倐鳌罚骸皼r復(fù)才未半古,尸素若茲?!?唐 馬總 《意林·傅子》:“蜘蛛作羅,蜂之作窠,其巧亦妙矣,況復(fù)人乎?” 唐 劉駕 《寄遠(yuǎn)》詩:“得書喜猶甚,況復(fù)見君時。”
(3).仿佛,好像。 唐 寒山 《詩》之一三四:“呼之迴面視,況復(fù)不相識。”
俗士
(1).庸俗不高尚的人。《后漢書·文苑傳·劉梁》:“常疾世多利交,以邪曲相黨,乃著《破羣論》。時之覽者,以為‘ 仲尼 作《春秋》,亂臣知懼;今此論之作,俗士豈不愧心。’”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請迴俗士駕,為君謝逋客。”《南史·循吏傳·何遠(yuǎn)》:“其所會遇,未嘗以顏色下人。是以多為俗士所疾惡。其清公實為天下第一?!?/p>
(2).見識淺陋的人?!度龂尽な裰尽ぶT葛亮傳》“ 諸葛孔明 者,臥龍也,將軍豈愿見之乎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(xí)鑿齒 《襄陽記》:“ 德操 曰:‘儒生俗士,豈識時務(wù)?識時務(wù)者在乎俊杰。此間自有伏龍、鳳雛。’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紀(jì)聞·記硯》:“或疑是 渾州 呂老 所作,而研首無‘呂’字,其製巧妙,非俗士所能為?!?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四篇:“又有《對楚王問》,自辯所以不見譽于士民眾庶之故,先征歌曲,次引鯨鳳,以明俗士之不能知圣人?!?/p>
(3).未出家的世俗之士。 唐 韓愈 《別盈上人》詩:“山僧愛山出無期,俗士牽俗來何時?!?/p>
韓元吉名句,寒巖分韻得水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連尚讀書安卓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