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流謙《次韻姚宣孺見寄》:
作吏無好懷,寧食三年艾。
甚陋吾安之,所隸乃都會。
文書如罵奴,吞噫不敢對。
兩眉或小伸,獨(dú)有公等在。
交臂露肝膽,不復(fù)事容態(tài)。
月沼分賸馥,風(fēng)軒共晴快。
家餐聽相挽,盤籌及筍菜。
但苦王事迫,數(shù)離每增慨。
豈非造物意,物莫能兩大。
況自摻裾別,至今胸憒憒。
歸來未黔突,日月倏逾邁。
書往得奇報,已恐責(zé)留債。
丈夫志遠(yuǎn)者,遑卹吠所怪。
醉眼天不入,一飽真細(xì)碎。
插貂與扶耒,此理本相代。
持以敦薄夫,是事付我輩。
注釋參考
豈非
豈非 (qǐfēi) 難道不是…?用于反問 wouldn’t it be 豈非咄咄怪事?物意
(1).眾人的心意?!段簳ぴ獣焸鳌罚骸跋然室贫?,為百姓戀土,故發(fā)冬夏二居之詔,權(quán)寧物意耳。”
(2).景物的情態(tài)。 宋 歐陽修 《奉答圣俞歲日書事》詩:“年光向老速,物意逐時新。”
(3).造物的意向。 宋 梅堯臣 《八月十五日夜東軒》詩:“它夕豈不好,物意為之摧?!?/p>
(4).禮物與情意。 宋 蘇軾 《與滕達(dá)道書》:“物意兩重,何以克當(dāng)?!?/p>
兩大
兩者并大?!蹲髠鳌でf公二十二年》:“物莫能兩大, 陳 衰,此其昌乎!”《孔子家語·本姓解》:“夫物莫能兩大,吾聞圣人之后而非繼世之統(tǒng),其必有興者焉?!?唐 杜甫 《草堂》詩:“其勢不兩大,始聞蕃 漢 殊?!?/p>
李流謙名句,次韻姚宣孺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