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中五岳鎮(zhèn)地軸,眼底三辰昭旂旗
出自宋代毋丘恪《次袁說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韻》:
縑素巧貌溪山姿,寶藏肯笑虎頭癡。
何人夜半胠篋去,信為羽化無疑遲。
魏明不惜萬夫辦,鑿山累土夸神奇。
景明突起芳林苑,谷城文石光參差。
葉公好龍廣射虎,大方安能不笑之。
至人於物特寓目,遠(yuǎn)象過眼心弗隨。
我公看山正如此,肯趁兒童腳力疲。
胸中五岳鎮(zhèn)地軸,眼底三辰昭旂旗。
擢由漢庭龍寵分鉞,來撫蜀土初褰帷。
巫山一覽窺妙處,寫入長歌賡竹枝。
坐令十二峰增重,已覺氣壓嵩華低。
太室少室敢輩行,小孤大孤何兒嬉。
岱宗日觀峻徒爾,昆侖天柱高安為。
出云作雨均有是,泥金鏤玉彼一時(shí)。
所謂造化一尤物,不在九華真在茲。
中山前言恐遂廢,公之妙論已四馳。
半語猶存在公正,蟠胸經(jīng)濟(jì)看設(shè)施。
要令利濟(jì)均四海,無間山巖與水湄。
只今蒼生方屬望,休戚在公顰伸眉。
愿公更為天下重,所養(yǎng)自養(yǎng)觀諸頤。
量陂誰復(fù)能澂撓,德表居然無磷緇。
巖石巍巍具瞻在,孰不嘆仰聲噫嘻。
又何必東望瀛,南望嶷,北有天后之峻嶺,西有云表之峨嵋。
與公高名并不朽,配以今日巫山詩。
注釋參考
胸中
心中。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(tài)?!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胸中正,則眸子瞭焉;胸中不正,則眸子眊焉。”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,內(nèi)度其士卒賢不肖,不待兩軍相當(dāng)而勝敗存亡之機(jī)固已形於胸中矣?!?明 王守仁 《泛海》詩:“險(xiǎn)夷原不滯胸中,何異浮云過太空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谝换兀骸澳樕弦粓F(tuán)正氣,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?!?/p>
五岳
五岳 (Wǔ-Yuè) 中國的五大名山,指東岳泰山、西岳華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in China地軸
[the earth's axis] 地球的自轉(zhuǎn)軸,與赤道平面垂直,貫通地球中心及南北的直線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代傳說中大地的軸。 晉 張華 《博物志》卷一:“地有三千六百軸,犬牙相舉?!?唐 黃滔 《融結(jié)為河岳賦》:“龜負(fù)龍擎,文籍其陽九陰六; 共 觸 愚 移,傾缺其天樞地軸?!?/p>
(2).泛指大地。《南齊書·樂志三》:“義滿天淵,禮昭地軸?!?宋 范成大 《望海亭賦》:“送萬折之傾注,艷寒光之迸射;浸地軸以上浮,盪天容而一色。” 太平天囯 劉盛培 《建天京于金陵論》:“惟茲 建業(yè) ,素號 金陵 ,形勢既美乎地軸,規(guī)模尤合乎天堂。”
(3).今指地球自轉(zhuǎn)所圍繞的軸線,它和赤道平面相垂直。
眼底
眼底 (yǎndǐ) 用某種器械通過瞳孔所能觀察到的眼內(nèi)構(gòu)造。如:脈絡(luò)膜、視網(wǎng)膜、視神經(jīng)ru{1-1}頭等 the bottoms of eyes 眼前;眼里 right before one’s eyes 登樓一望,全城景色盡收眼底三辰
指日、月、星?!蹲髠鳌せ腹辍罚骸叭綌缙?,昭其明也。” 杜預(yù) 注:“三辰,日、月、星也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齊故安陸昭王碑》:“昭昭若三辰之麗于天,滔滔猶四瀆之紀(jì)于地?!?宋 梅堯臣 《效阮步兵一日復(fù)一日》詩:“四序相盛衰,三辰運(yùn)光魄?!?清 唐孫華 《進(jìn)呈御覽詩一百韻》:“紫極三辰正,黃圖九域清?!?/p>
毋丘恪名句,次袁說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漁場釣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