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镃《夕霽》:
霜雪連朝作勁威,暮來(lái)吹散景偏宜。
未開(kāi)璧月千秋鏡,已建金云十丈旗。
脫帽漸看山峍屼,襲裘須判酒淋淳。
乘閒書紙休嫌數(shù),簿領(lǐng)叢中怕說(shuō)詩(shī)。
注釋參考
脫帽
(1).表示認(rèn)罪。《后漢書·耿秉傳》:“ 安得 惶恐,走出門,脫帽抱馬足降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韓大任》:“白頭脫帽,身膺徽纆。”
(2).表示恭敬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敘事》:“ 王劭 《齊志》述 洛干 感恩,脫帽而謝?!比纾好撁敝戮?。
(3).形容豪放,無(wú)所檢束。 唐 杜甫 《飲中八仙歌》:“ 張旭 三盃草圣傳,脫帽露頂王公前?!?唐 司空?qǐng)D 《二十四詩(shī)品·疏野》:“筑室松下,脫帽看詩(shī)?!?宋 蘇軾 《送張?zhí)煊X(jué)河?xùn)|提刑》詩(shī):“脫帽風(fēng)流餘長(zhǎng)史,埋輪家世本 留侯 ?!?/p>
(4).謂地主、富農(nóng)、反革命分子等經(jīng)過(guò)改造而改變成分。因?yàn)樵瓉?lái)定成分稱為“戴帽子”,故云。
峍屼
亦作“ 峍兀 ”。1.高聳?!读簳こ良s傳》:“岑崟峍屼,或坳或平。” 明 李東陽(yáng) 《雷公峽二十韻》:“秋風(fēng)動(dòng) 雷峽 ,孤塚高峍兀。” 清 高其倬 《望雪山》詩(shī):“ 蜀 山峍屼皆參天, 雪山 高壓羣山巔?!?/p>
(2).引申為奇特。 清 王晫 《今世說(shuō)·品藻》:“下筆落落,能為峍屼俶詭之詞。”
襲裘
古代盛禮時(shí),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見(jiàn)于外,謂之襲裘?!抖Y記·檀弓上》:“ 曾子 襲裘而弔, 子游 裼裘而弔。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:‘夫夫也,為習(xí)於禮者,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?’主人既小斂,袒括髮。 子游 趨而出,襲裘帶絰而入。 曾子 曰:‘我過(guò)矣,我過(guò)矣,夫夫是也!’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凡弔喪之禮,主人未變之前,弔者吉服而弔,吉服謂羔裘玄冠緇衣素裳,又袒去上服,以露裼衣,則此裼裘而弔是也。主人既變之后,雖著朝服而加武以絰,又掩其上服,若是朋友,又加帶,則此襲裘帶絰而入是也?!薄抖Y記·喪大記》:“弔者襲裘,加武,帶絰?!?陳澔 集說(shuō):“弔者小斂后來(lái),則掩襲裘上之裼衣。”
張镃名句,夕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