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白《留別金陵諸公》:
海水昔飛動(dòng),三龍紛戰(zhàn)爭。
鐘山危波瀾,傾側(cè)駭奔鯨。
黃旗一掃蕩,割壤開吳京。
六代更霸王,遺跡見都城。
至今秦淮間,禮樂秀群英。
地扇鄒魯學(xué),詩騰顏謝名。
五月金陵西,祖余白下亭。
欲尋廬峰頂,先繞漢水行。
香爐紫煙滅,瀑布落太清。
若攀星辰去,揮手緬含情。
注釋參考
六代
(1).指 黃帝 、 唐 、 虞 、 夏 、 殷 、 周 。《晉書·樂志上》:“ 周 始二《南》,《風(fēng)》兼六代。昔 黃帝 作《云門》, 堯 作《咸池》, 舜 作《大韶》, 禹 作《大夏》, 殷 作《大濩》, 周 作《大武》,所謂因前王之禮,設(shè)俯仰之容,和順積中,英華發(fā)外?!?南朝 梁 任昉 《天監(jiān)三年策秀才文》之一:“因六代之樂,宮判始辨。” 章炳麟 《文學(xué)說例》:“雖然,六代之樂,今盡崩阤?!?/p>
(2).指 唐 、 虞 、 夏 、 殷 、 周 、 漢 。《資治通鑒·魏明帝景初元年》:“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,關(guān)七圣而課試之文不垂?!?胡三省 注:“六代, 唐 、 虞 、 夏 、 商 、 周 、 漢 。”
(3).指 夏 、 殷 、 周 、 秦 、 漢 、 魏 。 三國 魏 曹冏 有《六代論》,論 夏 、 殷 、 周 、 秦 、 漢 、 魏 興衰之由。文見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文世王公傳論》 裴松之 注引《魏氏春秋》?!赌淆R書·高祖十二王傳論》:“若夫六代之興亡, 曹冏 論之當(dāng)矣?!?/p>
(4).指 三國 吳 、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、 齊 、 梁 、 陳 。 唐 李白 《留別金陵諸公》詩:“六代更霸王,遺跡見都城?!?宋 賀鑄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臺城游》詞:“南國本蕭灑,六代浸豪奢?!?清 顧炎武 《贈(zèng)鄔處士繼思》詩:“筇穿 北固 雪,艇迷 京口 煙。六代江山好,愁來恣搜討?!?魯迅 《無題》詩之一:“六代綺羅成舊夢, 石頭城 上月如鉤。”
霸王
霸王 (bàwáng) 古時(shí)指霸和王,也用來尊稱霸主,特指西楚霸王項(xiàng)羽 title assumed by a powerful prince in ancient China 比喻非常蠻橫的人 autocrat;despot;overlord;tyrant遺跡
遺跡 (yíjì) 前人留下的痕跡 historical remains;vestige;trace 瞻顧遺跡?!鳌?歸有光《項(xiàng)脊軒志》都城
都城 (dūchéng) 古代諸侯封給卿大夫的采邑;首都;國都 capital李白名句,留別金陵諸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美美鎖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