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香與還珠,前哲有遺聲
出自唐代徐鉉《送容州程員外端州吳員外》:
士生秉道義,公論重才名。
美哉雙白壁,高價(jià)等連城。
昔在南國時(shí),折桂嘗抗衡。
今為北朝客,通籍齊振纓。
連鑣適炎徼,并命曲州兵。
地遠(yuǎn)乃寄重,無為憚遐征。
俗雜則財(cái)難,法在通其情。
投香與還珠,前哲有遺聲。
君看奏諫者,接武趨承明。
摻袂贈斯言,斯言勿見輕。
注釋參考
投香
晉 吳隱之 有清操,從 番禺 罷郡歸,見妻攜有沉香一斤,遂投湖水。見《晉書·良吏傳·吳隱之》。投香之處,傳在 番禺縣 西北,后即稱 投香浦 。見 宋 樂史 《太平寰宇記·嶺南道一·廣州》。后以“投香”喻為官清正。 唐 李商隱 《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》詩:“ 江陵 從種橘, 交廣 合投香?!?唐 李商隱 《為尚書渤海公舉人自代狀》:“ 隱之 清節(jié),無慚於投香; 江革 歸資,唯聞於單舸?!?/p>
還珠
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孟嘗》:“先時(shí)宰守并多貪穢,詭人採求,不知紀(jì)極,珠遂漸徙於 交阯郡 界。於是行旅不至,人物無資,貧者餓死於道。 嘗 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踰歲,去珠復(fù)還,百姓皆反其業(yè),商貨流通,稱為神明。”后以“還珠”形容為官清廉,政績卓著?!段簳ち祭魝餍颉罚骸捌潇兑骑L(fēng)革俗之美,浮虎還珠之政,九州百郡,無所聞焉?!?唐 錢起 《送李四擢第歸覲省》詩:“子孝覺親榮,獨(dú)攬還珠美?!?宋 王十朋 《會稽風(fēng)俗賦》:“循吏則有還珠 孟嘗 ,致雁 虞國 ?!?清 姚祖同 《過嶺》詩之三:“佩犢思醲化,還珠有治源?!?/p>
前哲
亦作“ 前喆 ”。前代的賢哲?!蹲髠鳌こ晒四辍罚骸胺蜇M無辟王,賴前哲以免力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山居賦》:“仰前哲之遺訓(xùn),俯性情之所便?!?唐 李德裕 《追和太師顏公同清遠(yuǎn)道士游虎丘寺》詩:“逸人綴清藻,前哲留篇翰。” 清 錢謙益 《刑科給事中薛大中授征仕郎》:“在昔 三原 ,粵有前喆,奏牘流播,炳若丹青?!?/p>
遺聲
(1).指過去留下的樂曲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故《商》者,五帝之遺聲也?!?晉 潘岳 《河陽縣作》詩之一:“ 齊 都無遺聲, 桐鄉(xiāng) 有餘謡?!薄端问贰分臼摺罚骸按俗V,相傳即 開元 遺聲也?!?/p>
(2).猶馀音。 三國 魏 繁欽 《與魏文帝箋》:“而此孺子遺聲抑揚(yáng),不可勝窮,優(yōu)游轉(zhuǎn)化,餘弄未盡?!?南朝 宋 鮑照 《樂府·升天行》:“ 鳳臺 無還駕,簫管有遺聲?!?宋 蘇軾 《張安道見示近詩》:“云見 浮丘伯 ,吹簫明月岑。遺聲落 淮 泗 ,蛟鼉?yōu)楸??!?明 汪廷訥 《廣陵月》第四出:“人人側(cè)耳,盡息喧囂,真?zhèn)€是遺聲振木,游響停云?!?/p>
(3).泛指留下聲音。 金 元好問 《秋望賦》:“菊鮮鮮而散花,雁杳杳而遺聲。”
(4).謂留下好名聲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任城王誄》:“王雖薨徂,功著丹青。人誰不沒,貴有遺聲。”《宋書·顏延之傳》:“若不能遺聲,欲人出己,知柄在虛求,不可校得?!?/p>
徐鉉名句,送容州程員外端州吳員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