粲粲云錦章,理義仍炳燭
出自宋代趙孟堅(jiān)《為倉使吳荊溪先生壽》:
人祝先生壽,勛名而福祿。
伊惟小門生,而乃異斯祝。
所祝在斯文,其壽非已獨(dú)。
嘗聞侍席言,檃括因以復(fù)。
孔孟至皇朝,文與道相屬。
溯自熙豐后,專門始分目。
歐蘇以文雄,周程理義熟。
從此判而二,流派各異躅。
偉哉水心葉,同軌混列輻。
粲粲云錦章,理義仍炳燭。
筠窗一傳后,人已沾膏馥。
正統(tǒng)的屬任,非公紹者孰。
鯫生耳聞此,驚托嘆不足。
因捧介壽卮,譜在歌詩軸。
愿言清節(jié)高,歲寒等修竹。
長(zhǎng)以文鳴道,聲金而振玉。
上而軋漢周,俯命騷以仆。
門生嚴(yán)楷法,剩將從紀(jì)錄。
注釋參考
粲粲
(1).鮮明貌?!对姟ば⊙拧ご髺|》:“西人之子,粲粲衣服?!?朱熹 集傳:“粲粲,鮮盛貌。” 晉 陸機(jī) 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暮春春服成,粲粲綺與紈?!?宋 賀鑄 《踏莎行》詞:“黃簾絳幕掩香風(fēng),當(dāng)筵粲粲人如玉。”
(2).廣闊貌。 清 龔自珍 《擬進(jìn)上蒙古圖志表文》:“粲粲中原,有削有吞,浩彼諸藩,豈無革沿?”
(3).笑貌。 宋 梅堯臣 《謝師厚歸南陽·效阮步兵》詩:“解劍登北堂,幼婦笑粲粲。” 鍾延豪 《華西街上》四:“ 阿牛 嘿的一聲粲粲的仰頭大笑?!?/p>
云錦章
對(duì)他人詩文的美稱。 元 戴良 《題何監(jiān)丞畫山水歌》:“ 葉君 眼力老愈光,愛之不減云錦章。” 明 陳子龍 《酬李司馬萍槎先生》:“久瞻樞府重明光,投我連城云錦章?!?/p>
理義
(1).公理與正義?!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肮世砹x之悅我心,猶芻豢之悅我口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品藻》:“有人問 袁侍中 曰:‘ 殷仲堪 何如 韓康伯 ?’答曰:‘理義所得,優(yōu)劣乃復(fù)未辨?!?宋 葉適 《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》:“其學(xué)本於師友,成於理義,輕爵祿而重出處,厚名聞而薄利勢(shì)。” 明 海瑞 《興革條例·刑屬》:“小民不顧理義當(dāng)否,以訟輸為深愧?!?/p>
(2).指社會(huì)道德規(guī)范,行事準(zhǔn)則?!秴问洗呵铩駥W(xué)》:“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,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,此生於不知理義?!?高誘 注:“不知理義,在君父則不仁不慈,在臣子則不忠不孝?!?/p>
(3).專指儒家的經(jīng)義?!侗笔贰⒎紓鳌罚骸?芳 音義明辨,疑者皆往詢?cè)L,故時(shí)人號(hào)為 劉石經(jīng) …… 芳 理義精贍,類皆如是?!薄段墨I(xiàn)通考·經(jīng)籍九》:“ 公羊 、 穀梁 考事甚疏,然理義卻精,此二人乃是經(jīng)生,傳得許多説話,往往不曾見國史?!?清 戴震 《題<惠定宇先生授經(jīng)圖>》:“夫所謂理義,茍可以舍‘經(jīng)’而空憑胸臆,將人人鑿空得之,奚有於經(jīng)學(xué)之云乎哉?”
炳燭
(1).點(diǎn)燭?!斗ㄔ分榱帧肪砭哦骸芭e家走出,炳燭照之,亦了無異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粉蝶》:“還齋炳燭,見琴橫案上?!?/p>
(2). 漢 劉向 《說苑·建本》:“ 晉平公 問於 師曠 曰:‘吾年七十,欲學(xué)恐已暮矣?!?師曠 曰:‘何不炳燭乎……臣聞之少而好學(xué),如日出之陽;長(zhǎng)而好學(xué)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學(xué),如炳燭之明。炳燭之明,孰與昧行乎?’”后因以“炳燭”比喻老而好學(xué)。 清 錢謙益 《病榻消閑雜詠》之八:“白顛炳燭渾無暇, 魯 酒 吳 羹一味休?!?清 顧炎武 《與湯圣弘書》:“弟以望七衰齡,猶希炳燭。”
趙孟堅(jiān)名句,為倉使吳荊溪先生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情義江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