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章甫《太湖秋晚》:
黃鶴樓中月白,鸚鵡洲前水流。
更有何人吹笛,空余春草關愁。
注釋參考
有何
有什么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七:“幾日試來那幾日唱名?得意那不得意?有何傳示、有何書信?”《水滸傳》第五三回:“風過處,一尊黃巾力士出現(xiàn),躬身稟復:‘我?guī)熡泻畏ㄖ??’”如:有何不可;有何難哉。
吹笛
晉 向秀 《思舊賦》序:“余與 嵇康 、 呂安 居止接近。其人并有不羈之才,然 嵇 志遠而疎, 呂 心曠而放,其后各以事見法……余逝將西邁,經(jīng)其舊廬,于時日薄 虞淵 ,寒冰凄然,鄰人有吹笛者,發(fā)聲寥亮,追思曩昔游宴之好,感音而嘆,故作賦云。”后因以“吹笛”為傷逝懷舊之典。 北周 庾信 《寄徐陵》詩:“莫待 山陽 路,空聞吹笛悲?!?清 錢謙益 《病榻消寒雜詠》之二二:“病樹枝顛天一握,為君吹笛上高樓?!?/p>
余春
暮春;殘春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晚春賦》:“待餘春於北閣,藉高讌於南陂。” 唐 李白 《惜馀春賦》:“惜餘春之將闌,每為恨兮不淺。” 宋 蘇軾 《司馬君實獨樂園》詩:“樽酒樂餘春,棋局消長夏?!?/p>
章甫名句,太湖秋晚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