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韓翃《送南少府歸壽春》:
人言壽春遠,此去先秋到。
孤客小翼舟,諸生高翅帽。
淮風生竹簟,楚雨移茶灶。
若在八公山,題詩一相報。
注釋參考
八公山
(1).在 安徽省 淮南市 西。相傳 漢 淮南王 劉安 曾與八公登此山,故名。 東晉 太元 八年(公元383年) 淝水 之戰(zhàn), 謝玄 大敗 前秦 苻堅 兵, 堅 登 壽陽城 ,望 八公山 上草木,以為皆 晉 兵,即此。參閱《資治通鑒·晉孝武帝太元八年》。
(2).在 安徽省 和縣 北。相傳有八位仙人下棋飲酒于此,故名。 宋 開禧 間更名 殺狐岡 。參閱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要·江南十一·和州》。
題詩
(1).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,抒發(fā)感受,題寫詩句。多寫于柱壁、書畫、器皿之上。 唐 高適 《人日寄杜二拾遺》詩:“人日題詩寄草堂,遙憐故人思故鄉(xiāng)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崔顥》:“后游 武昌 ,登 黃鶴樓 ,感慨賦詩。及 李白 來,曰:‘眼前有景道不得, 崔顥 題詩在上頭?!療o作而去,為哲匠斂手云?!?清 金埴 《不下帶編》卷二:“頃見一士題詩隣壁,甚佳?!?/p>
(2).指所題寫的詩句。 魯迅 《南腔北調集·“連環(huán)圖畫”辯護》:“《你的姊妹》木刻七幅,題詩一幅?!?/p>
相報
(1).交替;更迭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案書》:“陰陽相渾,旱湛相報,天道然也,何乃修雩設龍乎?”
(2).相互報應;報復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治家》:“至有諺云:‘落索阿姑餐?!似湎鄨笠??!薄稏|周列國志》第七四回:“夫 吳 乘我亂,我乘 吳 亂,正好相報,奈何去之!”
(3).告知,報告。 唐 韓愈 《華山女》詩:“不知誰人暗相報,訇然振動如雷霆?!薄稏|周列國志》第三二回:“妾乃 晏娥兒 也,奉先公之命,特來相報。”
韓翃名句,送南少府歸壽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