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允平《野人家》:
繞江生杜若,滿地長辛夷。
剪草涂脂抹粉新壁,褰藤縛舊籬。
瓦瓶春貯酒,土灶夜蒸藜。
獨步歸來晚,東皋雨一犁。
注釋參考
瓦瓶
亦作“ 瓦缾 ”。陶制的一種容器。 唐 賈島 《題皇甫荀藍田廳》詩:“竹籠拾山果,瓦瓶擔石泉?!?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續(xù)集·支諾皋下》:“ 曹州 南華縣 端相寺 ,時尉 李藴 至寺巡檢,偶見尼房中地方丈餘獨高,疑其藏物,掘之數(shù)尺,得一瓦缾,覆以木槃?!?魯迅 《故事新編·非攻》:“﹝他﹞放下瓦瓶,抹一抹嘴?!?/p>
土灶
在地上挖成的爐灶。 清 趙翼 《扈從途次雜詠·土灶》詩題自注:“掘地為灶。”《恨?!返谒幕兀骸皷|面墻腳下,打了一口土灶,樹葉樹枝,高粱稈子,鋪滿一地?!?/p>
蒸藜
(1).煮野菜。 唐 王維 《積雨輞川莊作》詩:“積雨空林煙火遲,蒸藜炊黍餉東菑。”
(2).古傳 孔子 弟子 曾參 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。見《孔子家語·七十二弟子解》及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諫諍》。后人用以指代婦人的過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時多誤“藜”為“梨”。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記·義姤》:“妾方待歲,不止周星。弄管持觴,既免蒸梨之過;稱《詩》守《禮》,何來唾井之嫌。”
陳允平名句,野人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