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之管窺,嘗讀國史
出自宋代岳珂《高宗皇帝韋杜三詩御書贊》:
古者賦詩,惟以言志。
或陳卒章,或摭首意。
惟圣秉籙,啟于多艱。
北鄉(xiāng)之悲,鑾輿未還。
歲時雇瞻,雪涕凝竚。
宸毫寄心,亦或有取。
惟唐二臣,一唱一酬。
節(jié)物感不,下筆不休。
西清燕閒,念此夐隔。
郁乎居南,凄其望北。
璧跗瑯鈕,舒卷龍箋。
白云其翔,契闊十年。
臣之管窺,嘗讀國史。
曹勛衣襟,洪皓幅紙。
或慟或泣,或命以官。
或間持書,或使問安。
玉音瑯瑯,具記青汗。
宜其注思,感此歸雁。
三詩之作,迭寫杜韋。
社日二篇,獨書前詩。
昭哉圣情,如古之賦。
迄其弗償,徒切舜慕。
霜露之履,誰無此哀。
此或尼之,謂之何哉。
是帖之傳,式媲遺訓。
敵愾于王,見者必備。
注釋參考
管窺
管窺 (guǎnkuī) 從管中窺物,喻目光短淺,見聞不廣 look at sth. through a bamboo tube—have a restricted view 區(qū)區(qū)管窺,豈能照一隅哉!——《后漢書·章帝紀》 管窺止寸耳國史
(1).原指當代人修纂的本朝實錄和本朝歷史,后泛指一個朝代的歷史。《后漢書·班固傳》:“既而有人上書 顯宗 ,告 固 私改作國史者,有詔下郡,收 固 繫 京兆 獄。” 晉 杜預 《<春秋經(jīng)傳集解>序》:“諸侯亦各有國史?!?唐 司空圖 《商山》詩之一:“國史數(shù)行猶有志,只將談笑繼英塵?!?田北湖 《論文章源流》:“國史者,君民比并之史。”
(2).國之史官?!对姶笮颉罚骸皣访骱醯檬еE,傷人倫之廢,哀刑政之苛,吟詠情性,以風其上,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。”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流業(yè)》:“文章之材,國史之任也。” 宋 朱淑真 《芍藥》詩:“到底只留為謔贈,更勞國史刺民風。”
岳珂名句,高宗皇帝韋杜三詩御書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