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任續(xù)《彭思王廟》:
背仙眠兮芳洲,蕩兩漿兮碧流。
陟崔嵬兮拜神宮,跨汗漫兮俯文虹。
浩唱兮擊彭絲,陽阿兮屢舞。
降神焚兮百和,尊瑤觴兮綠醑。
九關(guān)辟兮杳云旗,回風(fēng)下兮帝子來。
周覽兮故國,我與民兮相思。
靈容兮有穆,笑燦然兮扁祥。
風(fēng)雨旸時(shí)兮歲事豐,厲鬼回兮畢方逐。
包洞庭兮二江,捍崇山兮五岳。
揚(yáng)靈兮報(bào)祀,與山川兮長久。
注釋參考
洞庭
(1).廣闊的庭院?!肚f子·天運(yùn)》:“帝張《咸池》之樂於洞庭之野。” 成玄英 疏:“洞庭之野,天池之間,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?!?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爾乃御文軒,臨洞庭?!?宋 蘇軾 《坤成節(jié)集英殿教坊詞·教坊致語》:“洞庭九奏,始識《咸池》之音;靈岳三呼,共獻(xiàn)后天之祝?!?/p>
(2).湖名。即 洞庭湖 。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:“ 秦 與 荊 人戰(zhàn),大破 荊 ,襲 郢 ,取 洞庭 、 五渚 、 江 南?!?唐 韓愈 《岳陽樓別竇司直》詩:“ 洞庭 九州間,厥大誰與讓?” 清 葉廷琯 《鷗陂漁話·莪州公詩》:“ 洞庭 春水添新漲,好看雙飛返故林。”參見“ 洞庭湖 ”。
(3).湖名。 太湖 的別名?!段倪x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指 包山 而為期,集 洞庭 而淹留?!?劉逵 注引 王逸 曰:“ 太湖 在 秣陵 東,湖中有 包山 ,山中有如石室,俗謂 洞庭 ?!眳⒁姟?太湖 ”。
(4).山名。在 江蘇省 太湖 中。有東西二山,東山古名 莫厘山 、 胥母山 、 元 明 后與陸地相連成半島。西山即古 包山 。
二江
(1).指 四川 境內(nèi)之 郫江 、 流江 ?!妒酚洝ず忧罚骸?蜀 守 冰 鑿 離碓 ,辟 沫水 之害,穿二江 成都 之中?!?張守節(jié) 正義引 任豫 《益州記》:“二江者, 郫江 、 流江 也?!?晉 左思 《蜀都賦》:“帶二江之雙流,抗 峨眉 之重阻。” 唐 杜甫 《大雨》詩:“三日無行人,二江聲怒號。”
(2).借指 成都 一帶?!端鍟び谖闹賯鳌罚骸?王謙 竊居二江,叛換 三蜀 ?!?前蜀 杜光庭 《自到仙都山醮詞》:“ 蜀王 扶天茂績,命世雄姿,八國二江,早列封圻之內(nèi); 黔 城 楚 硤,皆歸陶冶之中?!?/p>
(3).相當(dāng)于 北宋 的 江南東路 與 江南西路 。 宋 王安石 《金陵懷古》詩之一:“ 霸祖 孤身取二江,子孫多以百城降?!?/p>
(4). 四川 宜昌 段 長江 中有 葛洲壩 和 西壩 兩個(gè)洲,將 長江 分成三條水流,即大江、二江和三江。二江介于兩洲之間。
崇山
(1).高山。 漢 司馬相如 《上林賦》:“崇山矗矗,巃嵸崔巍。” 晉 陸機(jī) 《從軍行》:“深谷邈無底,崇山鬱嵯峨?!?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辛部第七章:“大地雖大,崇山大河雖多,深林邃谷雖奧,不數(shù)百年皆化為都邑焉?!?/p>
(2).引申為崇高,巨大?!稌x書·慕容垂載記》:“宜述修前規(guī),終忠貞之節(jié),奈何棄崇山之功,為此過舉!”
(3).山名。相傳 舜 放 驩兜 之處?!稌に吹洹罚骸傲?共工 于 幽州 ,放 驩兜 于 崇山 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蓋在 衡嶺 之南也?!卑?,據(jù) 清 王夫之 《孟子稗疏》、 王鳴盛 《蛾術(shù)編》卷四六,當(dāng)在 唐 驩州 境內(nèi), 泗城 之南(今 廣西 凌云縣 和 西林縣 一帶)。 唐 沉佺期 《從崇山向越?!吩姟俺l(fā) 崇山 下,暮坐 越常 陰”,即其處。舊說或謂在今 湖南 大庸縣 境,見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《荊州記》及《通典·州郡十三》。
(4).山名。即 嵩山 ?!秶Z·周語上》:“昔 夏 之興也, 融 降于 崇山 ?!?韋昭 注:“ 融 , 祝融 也。 夏 居 陽城 , 嵩高 所近?!?/p>
(5).山名。 狄山 的異名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歷 唐堯 於 崇山 兮,過 虞舜 於 九疑 。” 張守節(jié) 正義引 張揖 曰:“ 崇山 , 狄山 也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瓠子河》:“《山海經(jīng)》曰:‘ 堯 葬 狄山 之陽。一名 崇山 ?!?/p>
五岳
五岳 (Wǔ-Yuè) 中國的五大名山,指東岳泰山、西岳華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in China任續(xù)名句,彭思王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