巾車出西關(guān),觸目飽幽致
出自宋代袁說友《和魏南伯縣丞寒食西湖韻》:
紅塵蓋久厭人,蓋湖山猛從蓋事。
巾車出西關(guān),觸目飽幽致。
聊從吸鯨飲,發(fā)我涌泉思。
松鳴當絲竹,山肴勝蓋味。
愛此天地寬,無復名利覬。
淡妝與濃抹,晴雨蓋一類。
車馬幾馳逐,簪珥頗遺棄。
稍出鹓鷺行,來與鷗鳥綴。
歸來燈火近,忽枉珠玉遺。
三復已醒然,襲藏有巾笥。
注釋參考
巾車
(1).以帷幕裝飾車子。因指整車出行。《孔叢子·記問》:“ 文 武 既墜,吾將焉歸……巾車命駕,將適 唐 都。”《南史·文學傳·孔廣》:“ 緒 數(shù)巾車詣之?!?清 金人瑞 《戊子春積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書此為樂也》詩:“城中泥雨盛冠蓋,野外日高未巾車?!?/p>
(2).指有帷幕的車子。 晉 陶潛 《歸去來辭》:“或命巾車,或棹孤舟?!?宋 蘇軾 《和寄天選長官》詩:“何時命巾車,共陟云外嶠?” 清 趙翼 《入云棲十余里修篁夾路》詩:“我乘巾車行,苦障帷數(shù)幅?!?/p>
(3).古代官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序官》:“巾車,下大夫二人,上士四人,中士八人,下士十有六人?!?鄭玄 注:“巾車,車官之長。”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:“掌公車之政令,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,以治其出入。”《左傳·哀公三年》:“校人乘馬,巾車脂轄?!?杜預 注:“巾車,掌車?!?/p>
西關(guān)
(1).關(guān)隘名。在今 安徽省 含山縣 西南 七寶山 上,隔 濡須水 與 東關(guān) 對峙。 三國 時為 吳 魏 間軍事要沖。
(2).關(guān)隘名。在今 河南省 信陽市 西南。本名 平靖關(guān) ,與 黃峴 、 武陽 合稱“義陽三關(guān)”。 平靖 在西,故習稱“西關(guān)”。《魏書·世宗宣武帝紀》:“進攻 黃峴 、 西關(guān) , 衍 將 馬仙琕 棄 西關(guān) , 李元履 棄 黃峴 遁走?!?/p>
(3).關(guān)隘名。指 函谷關(guān) ?!逗鬂h書·列女傳·董祀妻》:“身執(zhí)略兮入 西關(guān) ,歷險阻兮之 羌蠻 。” 唐 李白 《古風》之三六:“東海汎碧水, 西關(guān) 乘紫云?!?/p>
(4).關(guān)隘名。指 居庸關(guān) 。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境。
觸目
觸目 (chùmù) 容易被看到 attracting attention 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 目光接觸到 觸目驚心幽致
(1).幽雅別致;幽靜雅致。 唐 殷璠 《河岳英靈集·岑參》:“‘山風吹空林,颯颯如有人。’宜稱幽致也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列朝二·齋宮》:“內(nèi)亭曰 錦芳 ,曰 翠芳 ,流泉石梁,頗甚幽致?!?許地山 《綴網(wǎng)勞蛛》:“地方雖然不大,風景倒還幽致?!?/p>
(2).猶幽趣。 唐 白居易 《睡后茶興憶楊同州》詩:“睡足摩挲眼,眼前無一事。信腳遶池行,偶然得幽致?!?明 周履靖 《清嘯》詩之十一:“ 梁園 崇侈麗,幽致屬山家?!?/p>
(3).深奧的道理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渭水三》:“神道茫昧,理難辨測,故無以精其幽致矣?!?唐 王勃 《上吏部裴侍郎啟》:“蓋有識天人之幽致,明國家之大體?!?/p>
袁說友名句,和魏南伯縣丞寒食西湖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