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行瑛《偈十六首》:
豎不窮三際,橫不亙十方。
大不偪塞虛空,細不入於芥子。
三世諸佛,如覺如夢。
諸大祖師,若存若亡。
與么境界,從上諸圣。
尚迷昧如斯,方今學人,且作么生湊泊。
但得雪消去,自然春到來。
注釋參考
迷昧
迷惑暗昧。 漢 應劭 《<風俗通>序》:“私懼后進益以迷昧?!薄赌鲜贰R紀上·高帝》:“ 張淹 迷昧,弗顧本朝。”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二酉綴遺上》:“世以 成式 ( 段成式 )博通,而本朝故典,迷昧若此,他可信哉?!?葉圣陶 《倪煥之》九:“以為這樣做的時候,迷昧的良心自然會清醒過來?!?/p>
如斯
如此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,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晝夜。’” 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奇謔三·代死失火》:“茍謂事事如斯,吾未之信矣?!?郭沫若 《黃山之歌》:“ 峨眉 號稱天下秀,不知是否信如斯?!?/p>
方今
方今 (fāngjīn) 現(xiàn)今;而今 now;at present 方今之世 方今之時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。——《莊子·庖丁解?!?h3>學人(1).求學的人?!蹲髠鳌ふ压拍辍罚骸俺皆谧用?,謂之疾日。君徹宴樂,學人舍業(yè),為疾故也?!?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八·神韻》:“‘神韻’二字,予向論詩,首向?qū)W人拈出?!?/p>
(2).學者,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或造詣的人。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四:“ 陸陸堂 、 諸襄七 、 汪韓門 三太史,經(jīng)學淵深,而詩多澀悶,所謂學人之詩,讀之令人不懽?!?朱自清 《評郭紹虞<中國文學批評史>上冊》:“目錄學上雖劃分了獨立的一類,而在一般學人心目中,這個還是小道,算不得學問的。” 費孝通 《信得過的人》:“ 吳晗 則被 lin{1*1}彪 、‘si{1*1}人{1~1}幫’誣陷死于冤獄之中,一代學人,含冤而逝?!?/p>
作么生
干嗎;做什么。 唐 裴休 《傳心法要》卷下:“分明向你道爾燄識,你作么生擬斷他?” 宋 歐陽修 《六一詩話》:“ 李白 《戲杜甫》云:‘借問別來太瘦生,總為從前作詩苦。’‘太瘦生’, 唐 人語也。至今猶以‘生’為語助,如作么生、何似生之類是也。”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梁史上》:“天要壞我家門,殺了這孩兒是逆天道,且養(yǎng)活,教長成,看他又作么生?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辛十四娘》:“ 十四娘 近在閨中作么生?”
湊泊
亦作“ 湊拍 ”。1.凝合;聚合。《景德傳燈錄·慧寂禪師》:“我今分明向汝説圣邊事,且莫將心湊泊,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?!?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滇游日記六》:“登 玉龍 ,其閣跨瀑布上流,當兩山峽口,乃西支與中支二大距湊拍處?!?李大釗 《Pan……ism之失敗與Democracy之勝利》:“一九一四年世界戰(zhàn)禍之勃發(fā),與夫吾國近來政局之翻覆,雖原因多端,湊泊而成,未可以一概而論?!?/p>
(2).湊合;拼湊。 宋 陸游 《跋呂成尗<和東坡尖義韻雪詩>》:“字字工妙,無牽強湊泊之病?!?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一:“何得以一二韻約束為之?既約束,則不得不湊拍;既湊拍,安得有性情哉?” 梁啟超 《讀十月初三日上諭感言》:“實則不過無機的集合,偶然的湊泊,絶非有一共同之目的以相團結(jié)。”
(3).促成;形成?!吨熳诱Z類》卷六三:“物若扶植,種在土中,自然生氣湊泊他?!?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蘇東坡詩》:“此等詩雖非 坡公 著意之作,然自然湊泊,觸手生春,亦見其學之富而筆之靈也?!?蔡元培 《美術與科學的關系》:“我為什么此時到 湖南 ?為什么今日到這個第一師范學?!@都有各種原因湊泊成功,竟沒有一點自由的。”
(4).附著。《朱子語類》卷四:“人之所以生,理與氣合而已,天理固浩浩不窮,然非是氣,則雖有是理,而無所湊泊?!?/p>
(5).湊巧?!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三四:“也是機緣湊泊,適纔 聞人生 庵前閒看時,恰好 靜觀 偶然出來閒步,在門縫里窺看。”
釋行瑛名句,偈十六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