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皎然《貽李湯》
茅氏常論七真記,壺公愛說三山事。寧知梅福在人間,
獨(dú)為蒼生作仙吏。日服丹砂骨自清,膚如冰雪心更明。
山中玉筍是仙藥,袖里素書題養(yǎng)生。愿隨黃鶴一輕舉,
仰望青霄獨(dú)延佇。平生好駿君已知,何必山陰訪王許。
注釋參考
常論
(1).指普遍適用的道理和法則?!逗鬂h書·王符傳》:“國以賢興,以諂衰;君以忠安,以佞危。此古今之常論,而時(shí)所共知也。”
(2).平庸的言論。《漢書·谷永傳》:“背可懼之大異,問不急之常論。” 章炳麟 《論式》:“游談恣肆而無法程,常論寬緩而無攻守?!?/p>
七真
(1).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。(1)相傳 漢 茅盈 、 茅固 、 茅衷 兄弟隱于 茅山 得道成仙,后 晉 之 楊羲 、 許穆 、 許翙 及 唐 之 郭崇真 皆于 茅山 得道,因合稱“七真”。 唐 陸龜蒙 《和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》詩之一:“一片輕帆背夕陽,望三峰拜七真堂?!弊宰ⅲ骸叭?茅 、二 許 、一 楊 、一 郭 ,是為七真。” 唐 齊己 《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》:“《詩》懸《大雅》作,殿禮七真儀?!?2)指 張紫陽 、 石杏林 、 薛道光 、 陳泥丸 、 白紫清 、 劉永年 、 彭鶴林 七人,稱“南宗七真”。(3)指 馬丹陽 、 邱長春 、 譚長真 、 劉長生 、 郝廣寧 、 王玉陽 和 孫清靜 (仙姑)七人,稱“北宗七真”。
(2).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,并分別賜以貪狼、巨門、祿存、文曲、廉貞、武曲、破軍之名,謂之“七真”。 前蜀 杜光庭 《張崇胤本命南斗北斗詞》:“南宮六圣,別賜生名;北斗七真,明祛死籍?!?前蜀 杜光庭 《川主九星醮詞》:“伏唯九圣延慈,乘帝車而降福;七真垂貺,迴杓建以祛災(zāi)?!?/p>
壺公
(1).傳說中的仙人。所指各異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汝水》:“昔 費(fèi)長房 為市吏,見 王壺公 懸壺於市, 長房 從之,因而自遠(yuǎn),同入此壺,隱淪仙路?!?唐 王懸河 《三洞珠囊》:“ 壺公 謝元 , 歷陽 人。賣藥於市,不二價(jià),治病皆愈?!薄对企牌呋`》卷二八引《云臺(tái)治中錄》:“ 施存 , 魯 人。夫子弟子,學(xué)大丹之道……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,變化為天地,中有日月,如世間,夜宿其內(nèi),自號(hào)‘ 壺天 ’,人謂曰‘ 壺公 ’。” 明 高啟 《鶴瓢》詩:“ 壺公 本解飛騰術(shù), 丁令 寧為濩落材!” 清 楊守知 《咂嘛酒歌》:“ 劉伶 大笑 阮籍 哭,直欲躍入 壺公 壺?!?/p>
(2).山名。在 福建省 莆田縣 南。昔有人隱此,遇一老人引于絕頂,見宮闕臺(tái)殿,曰“此壺中日月也”,因名。見《九域志》。 唐 黃滔 《莆山靈巖寺碑銘》:“左漱寒泉,右擁迭巘,危樓豁 壺公 之翠,上方視 鰌海 之波?!?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福建二·興化府》:“ 壺公山 ……頂有泉,出石穴中,其盈縮應(yīng)海潮。中有雙蟹,名曰 蟹井泉 。有 真浄巖 ,登之可遍眺郡境。又有 靈云 、 虎邱 、 盤陀 諸巖。泉石羅列,名勝不一。”
三山
(1).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高辛》:“ 三壺 ,則海中三山也。一曰 方壺 ,則 方丈 也;二曰 蓬壺 ,則 蓬萊 也;三曰 瀛壺 ,則 瀛洲 也?!?唐 駱賓王 《代女道士王靈妃贈(zèng)道士李榮》詩:“玄都五府風(fēng)塵絶,碧海三山波浪深?!?宋 蘇軾 《奉和陳賢良》詩:“三山舊是神仙地,引手東來一釣鼇。” 清 黃遵憲 《和沉子培同年》詩:“縹緲三山信 徐巿 ,橫縱六里聽 張儀 ?!?/p>
(2). 福州 的別稱。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,東有 九仙山 ,北有 越王山 ,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。見 宋 曾鞏 《道山亭記》。 元 薩都剌 《入閩過平望驛》詩:“ 廣陵 城里別匆匆,一去 三山 隔萬重?!?/p>
(3).冠名。 唐 李群玉 《寄友人鹿胎冠子》詩:“數(shù)點(diǎn)疏星紫錦斑,仙家新樣剪三山?!?元 郭玨 《送友人從軍》詩:“七星戰(zhàn)袍襯金甲,三山尖帽飄猩紅?!?明 費(fèi)信 《星槎勝覽·占城國》:“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,身披錦花手巾,臂腿四腕,俱以金鐲?!?/p>
(4).指三山骨。 唐 元稹 《望云騅馬歌》:“蹄懸四跼腦顆方,胯聳三山尾株直?!?宋 黃庭堅(jiān) 《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》:“家徒四壁書侵坐,馬聳三山葉擁門。”詳“ 三山骨 ”。
(5).喻封建主義、官僚資本主義、帝國主義三重壓迫。 郭沫若 《頌黨慶》詩之一:“三山白雪化,九域紅旗鮮?!?蕭華 《井岡山頌》詩:“推翻三山驚寰宇,社會(huì)主義日日新?!?/p>
皎然名句,貽李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