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方干《題寶林山禪院》:
山捧亭臺(tái)郭繞山,遙盤蒼翠到山巔。
巖中古井雖通海,窟里陰云不上天。
羅列眾星依木末,周回萬室在檐前。
我來可要?dú)w禪老,一寸寒灰已達(dá)玄。
注釋參考
要?dú)w
(1).要點(diǎn)所在;要旨?!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》:“ 相如 雖多虛辭濫説,然其要?dú)w,引之節(jié)儉,此與《詩》之風(fēng)諫何異?!薄稘h書·藝文志》:“今異家者各推所長(zhǎng),窮知究慮,以明其指,雖有蔽短,合其要?dú)w,亦‘六經(jīng)’之支與流裔?!?宋 張載 《正蒙·乾稱下》:“彼語雖似是,觀其發(fā)本要?dú)w,與吾儒二本殊歸矣?!?/p>
(2).總歸。 明 臧懋循 《<元曲選>序二》:“曲本詞而不盡取材焉,如六經(jīng)語、子史語、二藏語、稗官野乘語,無所不供其採掇,而要?dú)w斷章取義,雅俗兼收,串合無痕,乃悅?cè)硕?,此則情詞穩(wěn)稱之難?!?/p>
一寸
(1).十分為一寸。引申為微少?!俄n非子·說林上》:“蟻冬居山之陽,夏居山之陰,蟻壤一寸而仞有水?!?漢 賈誼 《新書·五美》:“一寸之地,一人之眾,天子無所利焉,誠以定治而已?!薄稌x書·庾亮傳》:“冒親以求一寸之用,未若防嫌以明至公。” 宋 楊萬里 《初夏》詩之一:“雨后覓春無一寸,薔薇花發(fā)釅燕脂?!?/p>
(2).指心。古人謂心為方寸之地,故稱。 宋 蘇軾 《次韻答王鞏》詩:“我有方外客,顏如瓊之英,十年塵土窟,一寸冰雪清?!?明 何景明 《過先墓》詩:“一寸未忘游子線,萬年難覓 老萊 衣?!?/p>
(3).指光陰。 唐 李嶠 《書》詩:“請(qǐng)君看入木,一寸乃非虛?!眳⒁姟?一寸陰 ”。
寒灰
(1).猶死灰。物質(zhì)完全燃燒后留剩的灰燼?!度龂尽の褐尽M傳》:“揚(yáng)湯止沸,使不燋爛,起煙於寒灰之上,生華於已枯之木。” 金 元好問 《甲午除夜》詩:“暗中人事忽推遷,坐守寒灰望復(fù)燃?!?柯靈 《<阿英散文選>序》:“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,煨著暈紅的燼余的炭火,用它最后的生命在向人輸溫送暖?!?/p>
(2).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?qū)θ松褵o任何追求的心情。 五代 齊己 《答無愿上人書》詩:“ 鄭生 驅(qū)蹇 峴山 迴,傳得 安公 好信來。千里阻修俱老骨,八行重疊慰寒灰?!?宋 陸游 《余年四十六入峽忽復(fù)二十三年感懷賦長(zhǎng)句》:“已把癡頑敵憂患,不勞團(tuán)扇念寒灰。” 明 唐順之 《與尚仰山巡按書》:“況今縗絰纔終,哀魂未返,兼之年過五十,老丑盡見,寒灰槁木,久甘不齒於人羣;束帶整冠,豈宜再塵於仕路?!?/p>
(3).指尸體或棺槨年久朽爛化成的泥土。 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三:“但見三泉下,金棺葬寒灰。” 清 陳夢(mèng)雷 《西郊雜詠》之八:“昔時(shí) 閩 越 王,宮闕列高臺(tái)。今日重泉下,玉槨化寒灰?!?/p>
(4).謙辭。謂己無用。 唐中宗 陸景初 等《十月誕辰內(nèi)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(lián)句》:“帝歌難續(xù)仰昭回,微臣捧日變寒灰?!?唐 楊汝士 《和段相公夏登張儀樓》:“遠(yuǎn)山標(biāo)宿雪,末席本寒灰。陪賞今為忝,臨歡敢訴杯。”
(5).指葭灰。古人燒葦膜成灰。分置十二律管中,放密室內(nèi),以占節(jié)候。某一節(jié)候至,相應(yīng)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飛出。 唐 元稹 《春六十韻》:“節(jié)應(yīng)寒灰下,春生返照中。未能消積雪,已漸少回風(fēng)?!?/p>
方干名句,題寶林山禪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揭秘深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