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丘葵《送熊退齋歸武夷》:
穆穆朱夫子,於道集大成。
嗟予亦私淑,奧義終難明。
退翁獨(dú)何幸,而乃同鄉(xiāng)生。
雖后百余載,玄機(jī)若親承。
斯人幸未墜,載道來桐城。
平生疑惑處,喜得相考評。
秋風(fēng)吹庭樹,忽然作離聲。
吾儕各衰老,何時(shí)重合并。
愿言且少住,勿充斯文盟。
圣賢千萬語,只在知與行。
前修倘可企,勗哉共修程。
注釋參考
斯人
(1).此人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?!?唐 杜甫 《殿中楊監(jiān)見示張旭草書圖》詩:“斯人已云亡,草圣秘難得?!?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虞孚》:“飲食之人,則人賤之。斯人之謂也?!?李劼人 《天魔舞》第十三章:“說來說去,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。”
(2).猶斯民。指人民,百姓。 唐 元結(jié) 《與瀼溪鄰里》詩:“斯人轉(zhuǎn)貧弱,力役非無怨?!?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《<軍次實(shí)錄>序》:“小官等佩讀之餘,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,啟斯人之聾瞶?!?/p>
載道
(1).表達(dá)一定的思想、道理。 宋 周敦頤 《通書·文辭》:“文所以載道也?!?明 宋濂 《文原》:“世之論文者有二:曰載道,曰紀(jì)事。” 田北湖 《論文章源流》:“祇受失言之愆,致毀載道之器?!?/p>
(2).滿路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禮部一·禮部官房》:“每出則鶉衣載道,擁轎叫呼。” 清 葉廷琯 《鷗陂漁話·鄒廣文效忠圖》:“諭令百姓識認(rèn)領(lǐng)歸,一時(shí)歡呼聲載道?!?魯迅 《中國小說史略》第二三篇:“謂 神宗 以水旱偏災(zāi),流民載道,冀‘旌沉抑之人才’以祈福利?!?/p>
桐城
桐城 (Tóngchéng) 安徽省東南部的縣。人口70萬。處大別山邊緣,地勢平坦,產(chǎn)竹、木、桐油 Tong cheng丘葵名句,送熊退齋歸武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