嶺陰無瘴癘,地隙有蘭蓀。
出自唐朝戴叔倫《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,聊書即事呈》
犬吠空山響,林深一徑存。隔云尋板屋,渡水到柴門。
日晝風(fēng)煙靜,花明草樹繁。乍疑秦世客,漸識楚人言。
不記逃鄉(xiāng)里,居然長子孫。種田燒險谷,汲井鑿高原。
畦葉藏春雉,庭柯宿旅猿。嶺陰無瘴癘,地隙有蘭蓀。
內(nèi)戶均皮席,枯瓢沃野餐。遠(yuǎn)心知自負(fù),幽賞詎能論。
轉(zhuǎn)步重崖合,瞻途落照昏。他時愿攜手,莫比武陵源。
注釋參考
嶺陰
山的北面。 唐 戴叔倫 《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》詩:“嶺陰無瘴癘,地隙有蘭蓀?!?元 王惲 《玉堂嘉話》卷八:“嶺陰多松林,其陽帳殿在焉?!?/p>
瘴癘
亦作“ 瘴厲 ”。1.感受瘴氣而生的疾病。亦泛指惡性瘧疾等病。《北史·柳述傳》:“ 述 在 龍川 數(shù)年,復(fù)徙 寧越 ,遇瘴癘死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》:“未幾,瘴癘疾作,帝命尚醫(yī)診視,遣近臣臨議用藥。” 清 錢謙益 《繼妻江氏》:“哀矣流人……六年瘴癘,初何意于生還?!?蘇曼殊 《絳紗記》:“相傳山神下降,祭之終年可免瘴癘。”
(2).指瘴氣。 唐 杜甫 《悶》詩:“瘴癘浮三 蜀 ,風(fēng)云暗百蠻?!?元 無名氏 《碧桃花》第二折:“他到任月餘,躭著疾病,多應(yīng)是少年的人,不禁瘴厲侵染之故?!?明 徐渭 《梅賦》:“風(fēng)颷撼之而不動,瘴癘攻之而罔顛?!?吳組緗 《一千八百擔(dān)》:“久旱的泥土上從垃圾堆里、野草叢里發(fā)出一種令人窒息的悶熱的瘴癘氣味,不住地向 柏堂 的鼻子管里吹撲?!?/p>
蘭蓀
(1).即菖蒲。一種香草?!段倪x·沉約<和謝宣城>》:“昔賢侔時雨,今守馥蘭蓀?!?劉良 注:“蘭蓀,香草也。”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辯證一》:“香草之類,大率多異名,所謂蘭蓀,蓀即今菖蒲是也。”
(2).指佳子弟。 清 趙翼 《西干故里示侄亮采寶士侄孫公蘭等》詩:“是我昔時初奮跡,瓣香能不望蘭蓀?!眳⒁姟?芝蘭玉樹 ”。
戴叔倫名句,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,聊書即事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