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心虞放逸,古人嚴范防
出自宋代袁燮《贈蔣德言昆仲三首》:
我生亦何幸,佳友在鄰墻。
道義共講貫,心親形跡忘。
邇來忽問闊,千里遙相望。
為別似未久,炎赫變飛霜。
歲月易因循,志士宜自強。
良心虞放逸,古人嚴范防。
及此閒暇日,書林擷其芳。
他年恢遠業(yè),云路觀騰驤。
注釋參考
良心
良心 (liángxīn) 個人內(nèi)心的是非感;對自己行為、意圖或性格的好壞的認識;同時具有一種做好人好事的責(zé)任感,常被認為能引起對于做壞事的內(nèi)疚和悔恨 conscience 對道德行為主要原則的先天知識 synderesis放逸
(1).放縱逸樂?!兑葜軙r訓(xùn)》:“蜩不鳴,貴臣放逸?!?朱右曾 校釋:“放逸,放縱晏佚。” 清 王錫振 《<嬃砧課誦圖>序》:“日惴惴於悲思憂戚之中,不敢稍自放逸?!?/p>
(2).豪放不羈?!赌鲜贰埑鋫鳌罚骸把哉摲乓?,一坐盡傾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于鵠》:“有詩甚工,長短間作,時出度外,縱橫放逸,而不陷于疎遠,且多警策?!?清 嚴有禧 《漱華隨筆·文三橋》:“意氣放逸,旁若無人?!?/p>
(3).離散;失散?!稘h書·外戚傳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忽遷化而不反兮,魂放逸以飛揚?!?北齊 劉晝 《新論·防欲》:“人有牛馬放逸不歸,必知收之?!?宋 曾鞏 《<陳書目錄>序》:“世統(tǒng)數(shù)更,史事放逸。” 明 李東陽 《<嘉興府志>序》:“ 東漢 以降,記載日益繁,而放逸磨滅,不可勝計?!?/p>
(4).佛教謂不守佛門規(guī)矩。 唐 白居易 《東都圣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記》:“大師自出家至即世……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載,而身相長大,面相端嚴,心不放逸,口無戲論?!?/p>
古人
古人 (gǔrén) 泛指前人,以區(qū)別于當世的人 the ancients;one who has passed away范防
猶防范?!端问贰ば⒘x傳序》:“冠冕百行莫大於孝,范防百為莫大於義?!?明 宋濂 《鄭彥宏墓版文》:“ 彥宏 凝慤而夷沖,其與物交,范防至密,諳練甚精?!?/p>
袁燮名句,贈蔣德言昆仲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