姮娥寔天眼,皎皎不自呈
出自宋代周必大《月石屏蛾月硯詩(shī)》:
歐公命蘇公,吟詠月石屏。
蘇公與范子,酬唱涵星泓。
兩公文字祥,天畀子墨卿。
嗟予何為者,而得二美并。
屏也歐青氈,流傳到柴荊。
硯兮此尤物,秋月端正生。
盤拏丹桂枝,瓊繞白玉繩。
姮娥寔天眼,皎皎不自呈。
但留雙蛾眉,下鎮(zhèn)蟾兔精。
我生月斯望,真契非強(qiáng)名。
烏玦磨有光,玄云潤(rùn)無(wú)聲。
愿賡前賢句,透脅令人驚。
注釋參考
姮娥
姮娥 (Héng’é) 神話中的月中女神。即“嫦娥”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in Chinese myth天眼
(1).佛教所說(shuō)五眼之一。又稱天趣眼,能透視六道、遠(yuǎn)近、上下、前后、內(nèi)外及未來(lái)等?!洞笾嵌日摗肪砦澹骸办堆郏胹e{1-1}界四大造清浄色,是名天眼。天眼所見,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,若近,若遠(yuǎn),若麁,若細(xì),諸色無(wú)不能照。” 南朝 陳 徐陵 《東陽(yáng)雙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大士天眼所照,預(yù)覩未來(lái)?!?唐 王維 《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》詩(shī):“山河天眼里,世界法身中。”
(2).指天神之眼?!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坝竦厶煅垡豢矗槐阆蚰侨说溃骸颇氵@等的功行,便是我這里也無(wú)天條可引。’”
(3).古人有日、月乃天之眼睛之說(shuō)。詩(shī)文中常用以指月亮。 唐 盧仝 《月蝕詩(shī)》:“皇天要識(shí)物,日月乃化生。走天汲汲勞四體,與天作眼行光明……再得見天眼,感荷天地力。” 明 劉基 《次韻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詩(shī)》:“不知妖恠從何來(lái),惝恍初驚天眼昳。”
皎皎
(1).潔白貌;清白貌?!对?shī)·小雅·白駒》:“皎皎白駒,在彼空谷。” 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蟬賦》:“皎皎貞素,侔 夷 節(jié)兮。帝臣是戴,尚其潔兮?!?宋 曾鞏 《明妃曲》之一:“喧喧雜虜方滿眼,皎皎丹心欲語(yǔ)誰(shuí)?” 明 楊珽 《龍膏記·邪萌》:“美目娟娟,涵著一泓秋水;芳顏皎皎,帶著幾度清風(fēng)?!?郭沫若 《滿江紅·贊南京路上好八連》詞:“不染纖塵, 南京路 八連皎皎。盡教你,染缸多大,糖衣多巧?!?/p>
(2).明亮貌?!冻o·遠(yuǎn)游》:“時(shí)髣髴以遙見兮,精皎皎以往來(lái)。”《古詩(shī)十九首·迢迢牽牛星》:“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?!薄抖鼗颓釉~·菩薩蠻》:“盈盈江上女,兩兩溪邊舞。皎皎綺羅光,輕輕云粉粧?!?明 許潮 《南樓月》曲:“皎皎銀蟾如晝,看扶疎丹桂,影落金甌?!?聞一多 《晴朝》詩(shī):“皎皎的白日?。⒄毡榱酥鞓堑姿拿?。”
(3).明白貌;分明貌。 晉 葛洪 《<抱樸子>自敘》:“不為皎皎之細(xì)行,不治察察之小廉?!?唐 孟郊 《秋懷》詩(shī)之六:“單牀寤皎皎,瘦臥心兢兢。” 宋 曾鞏 《祭王平甫文》:“何堂堂而山立,忽泯泯而颷馳。訃皎皎而猶疑,淚汍汍而莫制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陳羽》:“寫難狀之景,了了目前;含不盡之意,皎皎言外?!?/p>
周必大名句,月石屏蛾月硯詩(shī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