琵琶水面今誰撥
出自元代邵亨貞《蘭陵王 春日寄錢塘諸友》:
舊時月。
曾照河橋夜別。
秋千下、花露染衣,倚馬相看動愁絕。
登臨黯望徹。
思落吳山萬疊。
江村路,春水乍生,南浦迢迢恨難越。
匆匆換時節(jié)。
怪驛未緘鱗,□□□□。
平湖入夢情猶切。
嗟樂事長在,壯游都誤,酣歌迷舞興未歇。
耿前恨休說。
凄咽。
亂愁結(jié)。
記詩滿花箋,歌喚桃葉。
琵琶水面今誰撥。
但碧檻長倚,楚蘺空擷。
相思難寄,待更把,斷柳折。
注釋參考
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水面
水面 (shuǐmiàn) 水的表層 surface of water 水面上有好多臟物 水的面積 water area 這池塘水面約一百平方米邵亨貞名句,蘭陵王 春日寄錢塘諸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