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智圓《失鶴》:
雙鶴忽飛去,清音更不聞。
遠應尋鳳侶,閑恐避雞群。
岸靜休臨水,庭空罷舞云。
唯馀舊蹤跡,篆字印苔紋。
注釋參考
鳳侶
(1).比喻好友。 唐 高嶠 《晦日重宴》詩:“駕言尋鳳侶,乘歡俯雁池?!?/p>
(2).比喻美好的情侶。 宋 張先 《臨江仙》詞:“況與佳人分鳳侶,盈盈粉淚難收。”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伯喈拒婚》:“紅樓此日招鳳侶,遣妾每特來執(zhí)伐,望君家,殷勤首肯,早諧結髮。” 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赴婚遇兄》:“奴家偶拂鸞牋,幸諧鳳侶?!?/p>
雞群
亦作“鷄群”。比喻平庸之輩。 唐 雍陶 《寄永樂殷堯藩明府》詩:“百里豈能容驥足,九霄終自別雞羣?!?宋 范仲淹 《謝柳太傅惠鶴》詩:“鷄羣與處曾非辱,鵬路將翔孰謂榮?!?清 李漁 《蜃中樓·耳卜》:“甘心遲鳳侶,刻意別雞羣?!眳⒁姟?雞羣鶴 ”。
釋智圓名句,失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