樛枝下與人世接,冷風(fēng)過之萬壑喧
出自宋代陳傅良《題僧法傳為沈仲一畫聽松圖》:
古松不知幾千年,直干欲上干青天。
樛枝下與人世接,冷風(fēng)過之萬壑喧。
猿驚鶴怪樵牧遁,百鬼愁絕誰傍邊。
紛紛海內(nèi)絲竹耳,何處縹緲來臞仙。
整襟拱聽移永日,置琴弗顧僮欹眠。
松風(fēng)有際意無盡,莊騷不數(shù)惟易玄。
嗟乎深山大澤松不乏,斯人往往千載之陳編。
筆端若有夜半力,一日忽在軒楹前。
止齋虛靜對立久,晴昊亦為生蒼煙。
畢宏韋偃骨已朽,畫工一世脂粉便。
北湖居士安得此,奄有二子云山傳。
北湖居士云山傳,吾對孰與杜老起九原。
注釋參考
樛枝
向下彎曲的樹枝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敬亭山》詩:“交藤荒且蔓,樛枝聳復(fù)低?!?宋 王安石 《晨興望南山》詩:“草樹露顛頂,樛枝空復(fù)繁。” 明 鄭若庸 《玉玦記·憶夫》:“無奈樛枝,黃鳥聲求友?!?/p>
與人
合乎民意取得人心?!秶Z·越語下》:“持盈者與天,定傾者與人,節(jié)事者與地。” 韋昭 注:“與人,取人之心也?!薄豆茏印ば蝿荨罚骸俺譂M者與天,安危者與人?!?尹知章 注:“能安危者,則與人合。”
冷風(fēng)
[icy breeze;negative comments (spread behind sb.'s back)] 冷空氣流通形成的風(fēng)。比喻不合時宜的風(fēng)涼話
一時冷風(fēng)四起
詳細(xì)解釋(1).寒冷的風(fēng)?!肚f子·則陽》:“夫凍者假衣於春,暍者反冬乎冷風(fēng)?!?宋 蘇軾 《游桓山記》:“余將吊其藏,而其骨毛爪齒,既已化為飛塵,蕩為冷風(fēng)矣,而況於槨乎。”
(2).比喻消極言論。如:吹冷風(fēng);他在背地里刮冷風(fēng)。
陳傅良名句,題僧法傳為沈仲一畫聽松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