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公不但知此音,真欲鉤深得其藝
出自宋代張榘《贈云竹一老琴師歌》:
昌黎不作穎師已,千古風(fēng)流隨逝水。
大音祗在天壤間,云竹翁能發(fā)其秘。
明之為侯王,幽之神鬼。
悟翁一轉(zhuǎn)指頭禪,萬事泯然心耳廢。
澗泉淅瀝走宮商,仙佩丁當(dāng)分角徵。
數(shù)聲急羽來秋空,夜半西風(fēng)掠蛩砌。
諸公不但知此音,真欲鉤深得其藝。
大篇小什分珠璣,往往不惜兼金饋。
吾聞南風(fēng)之歌下舜廊,四海熙熙樂平治。
原翁持此天上頭,一鼓解民慍,再鼓阜民財,勿作區(qū)區(qū)自豐計。
注釋參考
諸公
(1).眾公卿?!豆騻鳌る[公五年》:“天子八佾,諸公六,諸侯四。諸公者何?諸侯者何?天子三公稱公,王者之后稱公,其餘大國稱侯?!?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禮樂》:“諸公六六為行,諸侯四四為行?!?/p>
(2).諸多年老長者?!妒酚洝ぬ锸辶袀鳌罚骸?叔 為人刻廉自喜,喜游諸公。” 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諸公謂丈人行也。”
(3).泛稱各位人士。 唐 杜甫 《醉時歌》:“諸公袞袞登臺省,廣文先生官獨冷?!?元 貢師泰 《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》詩:“買得 吳 船便欲東,更騎羸馬別諸公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:“三位先生,小弟有個疑難在此,諸公大家參一參?!?/p>
不但
不但 (bùdàn) 不僅,不只是——用在表示遞進關(guān)系的復(fù)句的前一分句,指出并承認(rèn)某層意思,后一分句常有“而且”、“并且”、“也”、“還”、“又”等詞相呼應(yīng),表示有更進一層的意思 not only 我們的家鄉(xiāng)不但風(fēng)景優(yōu)美,物產(chǎn)也很豐富鉤深
探索深奧的意義。 晉 潘岳 《楊仲武誄》:“鉤深探賾,味道研機?!?唐 李德裕 《幽州紀(jì)圣功碑銘》:“慮必鉤深,退而藏密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盧鴻》:“鉤深詣微,確乎自高?!?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二:“近日之評 杜 者,鉤深抉異,以鬼窟為活計?!?/p>
張榘名句,贈云竹一老琴師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船舶墓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