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普《詠史上班超》:
三十六人撫西域,六頭火炬走匈奴。
古今參合坡頭骨,盡是離披見鶻烏。
注釋參考
三十六
約計之詞,極言其多?!段倪x·班固<西都賦>》:“離宮別館,三十六所。” 李善 注:“離別,非一所也?!渡狭仲x》曰:離宮別館,彌山跨谷?!?唐 駱賓王 《帝京篇》:“ 秦 塞重關(guān)一百二, 漢 家離宮三十六?!?宋 王珪 《宮詞》:“漏永禁宮三十六,宴回爭踏月輪歸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四回:“三十六家花酒店,七十二座管弦樓?!?/p>
西域
西域 (xīyù) 漢代以后對今玉門關(guān)以西的新疆及中亞細亞等地區(qū)的總稱 Western Regions 西域書,泛指有關(guān)佛教的著作火炬
火炬 (huǒjù) 火把。由含樹脂的木材或擰成束的稻草或繩子作成,通常手持用于照明 torch匈奴
匈奴 (Xiōngnú) 古代的一個游牧民族,與 匈奴族有血緣關(guān)系或系同一民族,包括中國歷史上的戎族與狄族。據(jù)中國史籍記載,公元前3世紀匈奴曾占領(lǐng)從里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,并統(tǒng)治蒙古的大部分 Hsiung-Nu;Hun陳普名句,詠史上班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