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岑參《春光戲題贈李侯》
燕雀始欲銜花來,君家種桃花未開。
長安二月眼看盡,寄報春風早為催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。”
二月
中篇小說。柔石作。1929年發(fā)表。青年知識分子蕭澗秋來到芙蓉鎮(zhèn)小學任教,與校長之妹陶嵐相愛。蕭因同情、資助在北伐戰(zhàn)爭中犧牲的老同學的寡妻文嫂,而招致非議和誣蔑。為了徹底幫助文嫂,他決定犧牲與陶嵐的愛情,娶文嫂為妻,不料招致更大的攻擊。文嫂終于不堪輿論壓力上吊自盡。蕭澗秋受此打擊,毅然離開芙蓉鎮(zhèn),陶嵐決意隨他而去。眼看
眼看 (yǎnkàn) 馬上,在很短的時間之內(nèi) shortly;soon;in a moment 暴風雨眼看就要來了 聽憑(不如意的事情發(fā)生或發(fā)展) let;allow 哪能眼看著他走邪道不管呢報春
報告春天的到來。 唐 杜甫 《百舌》詩:“百舌來何處?重重祗報春。” 宋 陳師道 《謝王立之送花》詩:“城南居士風流在,時送名花與報春。” 陶斯亮 《一封終于發(fā)出的信》五:“它僅僅是一朵小小的白花,是女兒向您志哀和報春的一朵小小的白花?!?/p>
早為
已是。 前蜀 李珣 《浣溪沙》詞之三:“早為不逢 巫峽 夢,那堪虛度 錦江 春。”
岑參名句,春光戲題贈李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